东方早报:“看东方”的核时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02:00 东方早报 | |||||||||
拉贾·莫汉(印度)责任编辑 魏英杰 刘景 单雪菱 中日之间的冰冻三尺,令亚洲不安。不过,这并未妨碍印度同时走近这两个国家。上周,新德里招待了日本外长麻生太郎;本周,印度外交秘书萨兰(萨仁山)造访北京,与武大伟副部长进行第二轮战略会谈。
日本外相的到来,开启了印度首都新一季的外交风潮。旋风式的访问,为例行的外交磋商辟开了战略视野,也渐渐聚起双方的核共识。这是第一周。 第二周,萨兰的飞机飞抵北京,行李是一份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计划。这时距他与武大伟的第一次会谈刚好一年。这一年,中印不仅谈的是合作,行的也是合作。 有了北京的支持,印度去年7月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上合组织的阿斯塔纳峰会;4个月后,新德里则对南盟吸收中国为观察员表示了欢迎。12月,两国领导人一同出席了吉隆坡的首次东亚峰会。 2006年初,印度外交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就是“印美核协议”。半年前,这份协议签署时,媒体们便迫不及待地冠之以“历史性”的定语。但在刷新历史之前,它至少还要得到印美议会的批准,以及核供应国集团的认可。 核供应国集团掌握着制定或修改国际核能市场规则的权力,而中国和日本则是它的重要成员。也就是说,印度在进入全球核机制的时候,最好是带着这两个国家的祝福的。 印度希望同时接近中国和日本,但首先遭遇的是尴尬。和日本其他新生代的政治家一样,麻生身上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印记。不久前,他曾指责中国对地区安全构成威胁。这样,当他将新德里选作出访亚洲的第一站,“日本笼络印度抗衡中国”的说法也不胫而走。 这种逻辑不难理解,其草率同样明显,那就是忽略了印度的“大”———棋子,不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名字。印度无意介入中日之间的恩怨,在它的“看东方”战略中,这两个国家同样举足轻重。漫长的冷战一度疏远了印度和亚洲,在铁幕的两边,新德里亲近莫斯科,北京和日本则与华盛顿相投。接近中日,是对这段岁月的弥补,也是印度回归亚洲的方式。 “看东方”执行了十余年后,新德里迎来了东方的贵客。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分别造访印度,不约而同地带来了发展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承诺。亚洲大国间关系为之焕然一新。 而经营国家间的关系就像建房子。如果说2005年4月是那勾勒图纸的开始,那么现在就到了破土动工的关键。“核问题”这块砖怎么摆,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日本的态度仍然暧昧。在年前的核供应国集团会议上,它没有明确反对印美核协议,但强烈质疑美国政府的决定及其可能产生的“涟漪效应”。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就炸在日本的土地上,生成了这个国家对防扩散原教旨主义式的坚持。1998年印度核试爆,便在日本激起了海啸一般的谴责声浪。 对8年前新德里的核宣示,中国同样不满,但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对印度实施制裁。关于印美半年前签署的核协议,北京目前尚未置评。 尽管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印度自认是一个负责任的核国家。而在多年的论证后,美国政府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才使一份印美核协议成为可能。新德里的立场很简单:它愿意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与中国、日本的防扩散合作,也希望能够赢得来自北京和东京的信任———印度独一无二,接纳它比放逐它更有利于国际核秩序的稳定。 这里没有零和游戏。和中国、日本一样,印度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加速度的发展,令它备感饥渴。而开展印中、印日核合作,至少会在两个方面创造出“多赢”:一、抑止全球油价的上扬;二、减缓全球变暖的威胁,较之石油,核能是一种清洁得多的能源。 当国际核能市场向印度人敞开它的大门,新德里将寻求与北京和东京在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目前,日本30%的电力由核电站供给,中国也兴建了秦山、大亚湾这样的大型核电站。此间的技术和经验,都为日后的印中、印日核合作积蓄着广阔空间。 (作者系《印度快报》战略事务版主编。林兮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