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孙猴是山东人 看这些教授都研究了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10: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作者:魏无忌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位教授宣布:“《西游记》中悟空的老家,东胜神州的傲来国花果山的原型就是咱们的泰山。”可笔者清晰地记得,前段时间还有人说孙悟空是甘肃人的呀,还考证出他的同胞兄弟姓甚名谁,怎么又跑到山东去了?
泰山是五岳之首,但泰山再高,也比不上这位教授的见解“高”,居然把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用“定身术”定在了山东泰山。笔者不是山东人,体味不到他谈到这些就“显得十分激动”的自豪感;笔者也不是研究《西游记》的专家学者,没有成果可以上台打擂,但却想在台下大喊一句:“教授,看看你都研究了些啥?” 研究《西游记》,就一味钻研孙悟空是哪里人,研究《红楼梦》,就一味探求曹雪芹的“家史”。这样的研究,把作者的生活原型或创作动机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本来就是一种“意图谬见”,而如果把研究者、读者的一厢情愿糅入其中,更难免是一种“动情谬见”。难怪会有人对红学家们当头棒喝:“不过是一部小说。”你们还穷折腾个啥? 更何况,在学术研究中,“例不十、法不破”,孤证不立。在泰山上找到几个和《西游记》相似的场景,在“大观园”里看到些南京大行宫的影子,都只是孤证,不能就此证明“孙悟空是山东人”,也不能说“《红楼梦》就是曹某的家史”。把这些也作为“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小说家的做法,不是教授所当为。 写到这里,笔者忽然又觉得自己对教授们的“高见”是否太认真了,也许发表这些高见,和明星忽而双宿双栖、忽而劳燕分飞一样,朝秦暮楚,只是为了在媒体上露个脸。成不了王国维、梁启超那样的大家,做一个“多媒体专家”也不错嘛;有了媒体的曝光,即使拿不出像样的成果,“声名自传于后”。 1月9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自然科学家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让我们高山仰止。也许是自然科学的性质决定了,这些学科的研究不能“媚俗”、不能“跟风”,所以才有了“神六”的升空,才有了科技的进步。 反观人文学界,笔者深为我国人文科学近年来出现的种种怪现象扼腕叹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古训甚至已经成了“迂腐之论”和笑料,世界级的“大发现”却层出不穷,随着老一辈学人和他们的精神日渐远去,难道真的已“世无英雄”?孙悟空是哪里人,这样的问题不值得去想,教授还是好好想一想,你都研究了些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