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削特权还是减福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6日09:34 南方都市报 | |||||||||
推荐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除农村改革之外,城市进行的改革有相当部分都是通过提价同时给予补贴、取消某些福利项目同时暗补改明补等形式进行的。尽管改革比较艰难,社会心理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抵触,但改革的推进相对顺利。究其原因:第一,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对这种改革有相当共识;第二,20世纪80年代经济不但增速很快,其成果也在很大程度上被大
从理论上说,由于市场因素的扩展,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和力度应该是缩小的。但事实上并不一定如此。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资源变动性大大加大,行政权力有了更多的行使机会和空间。近些年来的一些问题,如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过快,在国有资产不断流失的同时国有资产规模急剧扩张,公共事业方面特别是社会保障方面财政支出增长缓慢等,都与这个因素有直接关系。政府本身的这种变化,尤其是再加上政府利益部门化以及强势利益群体联盟这两个因素,使得实际的改革进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福利减得很快,而特权却久削不动。 我们可以作一个对比。 国企改革是最艰难的改革之一。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以减员增效和国企改制为内容的改革,无疑是涉及利益关系最深刻同时也是最激进的一次改革。然而这样一种力度的改革,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大体得以实施。即使在2004年引发了对于国企改革的激烈争论,在2005年又由国企改革和医疗改革的争论演变为更为广泛的对改革的反思,但在许多地方,国企改制仍然显得迫不及待。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公车改革。全国公车消费每年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比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加起来还多。公车的弊端甚至都不亚于国企。但一辆小小公车已经改了整整12年,结果公车不是改得越来越少,而是改得越来越多(采购量每年以20%递增),最后可能成为公务员变相加工资的状况。 类似的现象在改革中相当普遍。比如涉及大多数人的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去福利化进展神速,而涉及少数人的垄断领域的特权久削不去。最近的种种迹象表明,公用服务业的价格改革将会启动,这又是一项涉及众多人福利的改革,但愿这次不会走样变形。 (作者孙立平,原载于《经济观察报》,本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