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四倍:“无极事件”能否唤起我们对公共利益的呵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0:18 红网

  云南省环保局对碧沽天池的现场初步调查显示,电影《无极》剧组在当地拍摄确实造成了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海棠金舍、铺设的沙石路和砍伐数十平方米的高山杜鹃等项目,事先应履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其并未向环保部门申报,可能存在违法问题。(见《新京报》5月14日)

  “无极事件”正在沿着公众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无极事件”
第一次放大了对在景区内进行影视拍摄和大型主题演艺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把公众乃至管理部门以前并没有关注的问题放在了阳光下,接受社会的评判。而其中最出彩之处,恐怕莫过于“无极事件”激发了公众对公共利益的呵护之情。那么,“无极事件”能否成为反“公地悲剧”的象征,能否持续激发公众对公共利益的尊重感呢?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加勒特•哈丁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论文《公地的悲剧》,现在,“公地悲剧”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了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公地悲剧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的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综观“无极事件”的发生,恰恰符合“公地悲剧”的特征,而“无极事件”的处理方向,也使其具有了反“公地悲剧”的特征。

  公众为什么关注“无极事件”?要害在于风景名胜区是稀缺资源,同时也是共有资源,更在于“无极事件”折射着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共利益弱势化的图景。“无极事件”关乎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指的是一个社会中事关所有社会成员个人利益、至少事关这个社会中最大多数人个人利益的共同利益,并且公共利益是公众的利益,而不能简单归结为政府的利益,是政府负有维护责任的利益,而非随意处分的利益。但是通过地方政府对待“无极事件”的态度,从本质上,我们可以发现“无极事件”折射着当代我国社会生活中公共利益弱势化的图景,而这个公共利益弱势化的背景,又反过来强烈地诱发了更多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再进一步强化着公共利益弱势化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分食、抢食公共利益的局部恶性循环。而建设部和云南省有关部门的回应和处理,防止特殊利益对公共利益的侵蚀,意味着对公民个人权利、利益的维护,意味着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精神的认同,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公众对公共利益的尊重感。

  “无极事件”的另一个特点在于说明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已经从单纯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技术层面,逐步扩展到了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宏观经济层面,以及扩展到了改变人对自然道德观念的社会文化层面。环境保护已经从一个传统的技术加政府行政管理的问题,转变成为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广泛领域的复杂问题。那么,在这个层面上,笔者以为,“无极事件”能否唤起我们对公共利益的呵护,能否成为反“公地悲剧”的象征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作者:朱四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