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30年过去大地震仍是唐山人抹不去的共同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14 南方日报

  不灭的记忆,源于真情

  幸免于难的唐山人顽强图存,带着挥之不去的痛苦与刻骨铭心的感激。

  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人生

  他们是一个特定的群体,唐山人。

  他们守着共同的记忆: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甚至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灾难促发了人性中善良、坚韧的一面。如今连结唐山人的仍然是这样一份真诚与守护。

  30年过去,大地震仍是唐山人心中抹不去的共同体验。

  拯救

  30年前,唐山火车站。

  突如其来的灾难,以及突如其来的全民大抢救。

  人们似乎在静默里,井然有序地应对着。

  每张脸凝聚着紧张,却没有痛苦悲哀。

  1976年,空气里凝固着的哀伤与愤怒,就快爆发了。

  活着

  幸运的是,我活了下来;

  幸运的是,我活在那个年代,那个人人无私慷慨的年代;

  即使我会在轮椅上走完我的下半生。

  轮椅人生

  有的人,需要一辈子感激

  今年47岁的王晓慧坐在轮椅上有意无意地瞅着自己养的一缸金鱼,平静地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

  30年过去了,痛苦早就化成了麻木。

  1976年,7月27日,

地震前日晚10点多,王晓慧告诉妈妈,她要到女同学家里去,同学的家在当时唐山地委宿舍楼4楼,当她再醒来之时,已经在30小时之后。

  地震之后,是王晓慧的弟弟在一片瓦砾堆里找到她,将她挖了出来,当时她全身是血,心脏仍在跳动,身边是已经死去的女同学。

  无论妈妈如何撕心裂肺的呼唤,王晓慧都没有知觉。家里人给她喂了一些汤水,以期维持她的生命,但其实王晓慧下半身已被压瘫,无法排尿,肚子胀得很大,医疗队及时赶到,赶紧导尿,她在死亡的门口被拽了回来。

  王晓慧这批重伤员被立刻转移出去,他们很快就被送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南通市第二人民

医院,手术后,年轻的她成为截瘫患者。

  她大小便失禁了很长一段时间,来自南通棉纺厂的宋阿姨和丁大姐两位志愿者对她“比亲人还亲”,对王晓慧的大小便,两位志愿者有时就用手收拾,“一点都不嫌脏”。在南通半年的时间里,王晓慧说,“所有人对我都是非常非常的好”!

  现在,经常有人组织大家去青岛、秦皇岛等地,去寻找、看望当年照顾自己的远方恩人。说到这里,王晓慧黯然神伤,“我就像鱼缸里的金鱼,怎么都走不远,我拿什么去感谢你们”!

  有的人,值得一辈子守护

  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后面,有一个特殊的“村落”,最多的时候,这里有村民3000多人,这里的人都靠轮椅代步,这里就是唐山康复村,中国第一个康复村。

  30年前的7月28日,留下的是3817名截瘫伤员,这是一个特殊群体,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疗养院里,长时间的朝夕相处,爱情之花悄然绽放。1991年,唐山市政府与社会各界出资100万,为找到爱情归属的25对地震截瘫人筑起“爱情家园”。

  “村落”里有8栋平房,房间设计、设施都从截瘫人士角度出发,“方便到家”。

  记者走进住户尹铁军家里,面积不大,40多平方米,但收拾得很温馨,屋内被擦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的一些山水画将屋子点缀得充满生机。55岁的尹铁军看上去挺年轻,坐在轮椅上的他正绘画。

  他跟妻子李丽霞都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当时两人都被送往陕西汉中医院治疗,同病相怜的两人在互相安慰、照顾中产生深深的感情,最后走到一起。

  生活对这些人来说是艰难的,但活下来就已是一种幸运。“就拿擦地来说吧,40多平方米的地面得用上几个小时、出一身汗才能收拾干净,但是,你得面对现实。”

  “不要放弃生活的勇气,不要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尹铁军夫妇从坎坷的经历中得出的朴素道理。

  纪念

  烛火摇曳,照引着哀思者回家的路。

  唐山大地震,24万死难者尸骨未存。

  但生者的心,仍然在痛苦中,苦苦煎熬。

  我们要的,只是一份灵魂上的安宁。

  请给我们一面,可以哭泣的墙。

  哭墙:给漂泊的亡魂安个家

  唐山大地震后,24万死难者大部分遗骨未存,不建坟、不修墓,每年7月28日黄昏,唐山人都会沿用寄托哀思的传统方式,在街角屋前燃烧纸钱以慰亡灵,入夜,成千上万堆闪烁的火焰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无限哀思,整座城市都被悲情所笼罩。

  2004年的7月28日,一种新的怀念方式出现了,在唐山南湖公园内,竖立起三面宏大的花岗岩纪念墙,墙上镌刻着3000名地震遇难者的姓名和生辰信息。据在南湖公园里的老人们回忆,开放首日,人数之多令交警措手不及,一时拥堵不堪。

  但很多唐山人指出,负责这个项目的华盈集团是“拿灾难当噱头赚钱”,因为在纪念墙正面上每刻一姓名收费1000元,背面800元。目前,唐山市人民政府指出哭墙位置违反政府规划用地,打算将它收回,这一做法又引起更大的争议。

  唐山有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馆,但那些漂泊的亡魂却一直没有得到安顿。

  争议仍在继续,但24万地震遇难者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如何纪念这些亡灵,一直是唐山人心中的痛。

  图:

  1976年,由各地赶来唐山的医疗队与部队用火车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山东、江苏等省份,其中大部分为骨折病人。

  (本报记者陈健聪摄于唐山地震现场的珍贵照片,此前未曾公开过。)

  在地震中瘫痪了的王晓慧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泛黄照片,记忆犹新。当时,许多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代替了至亲好友,让她在病床上坚强地挺了过来。

  唐山康复村村长杨长禄的家,老两口一起忙活,做饭、打扫,屋子里收拾得整洁干净,生活在艰难中也透着温馨。

  在唐山大地震当中,许多家庭都是同时失去了多位亲人,甚至是全家遇难。因此,在哭墙上出现的有许多是夫妻或者全家人的名字。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