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今日,唐山公祭24万亡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22 南方新闻网

  唐山大地震

  逝者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6秒。30年前的今天凌晨,一场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灾难降临了,唐山在转瞬间成为废墟。震后的一组统计数字为:丧生者242769人,重伤者164
851人,70多万人受轻伤(以上数字含京津地区),15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孤寡老人3675位失去了儿孙,4204个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了双亲。

  自1976年7月28日之后,24万亡灵有了一个共同的祭日。每年此时,唐山举城皆哀。

  本报讯(特派唐山记者喻尘)24万余盆鲜花绽放在河北省唐山市新华道抗震纪念碑广场上,代表了30年前那场灾难中消逝的24万余亡灵。今日,1976年“7·28”大地震的幸存者和唐山的后代们,在这里肃穆志哀,在这个鲜花盛开的广场,30年前有着同一个祭日的24万余亡灵集体回家。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唐山发生7.8级地震,百年城市毁于一旦。大地震造成了24.2万多人丧生,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部瘫痪。震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西方媒体报道称唐山被从地球上抹掉了,但坚强的唐山人民在废墟上艰难地建起了一个新唐山。

  昨日下午,记者在纪念碑广场看到,因为今日要举行重要的纪念活动,警察已经在广场上拉起了警戒线,活动需要的设备正在安装。许多人聚集在纪念碑下,有人忙着拍照留念,在记录这场即将举行的盛大的纪念大会;有人举着鲜花,轻声走到纪念碑下,默默放下鲜花,静静地默哀;有人在低声哭泣。

  在广场东侧,记者看到几位乘坐轮椅的老人,他们在亲人的陪伴下来到这里。这几位老人都是大地震造成的下肢残疾者。老人们的双眼久久盯着纪念碑,眼泪无声落下。他们像是在回忆30年前的惨剧,像是在默念大地震中痛失的亲人。

  据悉,今天,唐山除了在纪念碑广场举行向亡灵献花活动之外,还将在剧院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大会,晚间,还将有一场晚会。中央和河北省领导将出席纪念大会并做讲话。此外,唐山市还邀请了当年参加救援的医护人员和部队官兵参加活动,部分外国使节也将应邀出席。

  迟到30年的讣闻

  今天,在这里,为30年前那个黑色凌晨死去的24万人写下一段文字。时间相隔太久,30年,一个婴儿成长为父亲的光阴。30年,或许在那个叫唐山的北方城市,他们的名字、音容笑貌已经被人渐渐淡忘,甚至他们遗留的已经成人的婴儿已经忘却母亲怀抱的温暖。但灾难不容忘却。1976年7月28日凌晨,那道闪过中国北方的蓝光,至今在鞭打着人们的记忆。

  于是,今天的人们在这个祭日,向24万亡灵志哀。

  从今年4月开始,我们就在为那座城市的亡灵准备着纪念的文字,一期“倾城——唐山大地震30年祭”特刊,占据了本报7月20日的24个版面。我们再现了灾难情景,还原了人们与大地震的生死搏斗,人们对生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我们记录了逝者后代们的成长,他们总是被社会关怀着,可以欣慰地告慰沉埋地下的父母,他们成长得很好;我们揭示了今日唐山人长达30年的梦魇,这个城市活着一群总是抑郁的人们;我们展现了新唐山的建设成就,废墟变成了宜居之地。

  在唐山采访的日子里,天总是很阴,很少见到蓝天红日。有人说,唐山污染很重就这么个天气。接触到的每一个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当打开记忆闸门的那个瞬间,人们的心情顿时阴霾如同天气。

  当一位叫何慕贤的老人双手捧出一张发黄的照片时,老人泣不成声。那是她最小的女儿,她自责了30年:“为什么没有把她护在身下?”不知道,那个世界的女儿能否听到母亲的哭泣。我们找不到任何语言安慰老人,生者对逝者的缅怀,有时,自责也是一种表达。

  还有,那两位叫张贻谋、王广金的老人,如今相依为命生活在唐山一个陈旧的小二居室里。悲痛袭来时,总会翻出一张小小的合照,那是他们9岁的儿子和12岁的女儿唯一的合影,两位老人与他们阴阳相隔已经30载。

  “7·28是什么?”一位小女孩在唐山抗震纪念碑下仰头问母亲。

  母亲没有回答,抚摸了孩子,笑了笑。30年了,这座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地震的痕迹,灾难似乎已经淡出记忆。

  女儿还小,但她很快会知道,在她生活的这个城市的那场有些遥远的灾难。

  今天,唐山是很难找到地震的痕迹了,除了孤单的几处遗址,在这个季节,城市已被鲜花包围。生者在用快乐告慰逝者。

  今天,唐山已经重生并且长大,这是告慰24万亡灵的喜讯。在他们曾经生活的土地上,唐山凤凰涅槃,比他们记忆中的更漂亮,更壮观。城市的臂膀已经伸向了大海。

  今天,噩梦已经远去。生者举起祭奠的酒杯,在这座找不到24万亡灵墓茔的城市,洒下眼泪。

  本报特派唐山记者喻尘

  图:

  昨晚,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纪念日演练,四名武警战士正抬着花圈走向纪念碑。这张图片拍摄于27日晚23:29,而在1976年的这个时间后的第253分钟,一场旷世地震将那时的唐山夷平了。

  本报特派唐山记者刘可摄

  解放军在开滦第三招待所展开营救。金宝仁摄

  竹席包裹的尸体排成行,临时放在路边。资料图片

  本报7月20日《倾城——唐山大地震30年祭》特刊封面。

  自1976年7月28日之后,24万亡灵有了一个共同的祭日。制图/关健明

  (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