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专题 > 正文

30年,废墟上站起新唐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25 上海青年报

  地震给唐山一个毁灭性的灾难,唐山则在一片瓦砾上创造了奇迹。在经历10年复建、10年振兴、10年快速发展之后,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唐山重新崛起在华北大地。2005年,唐山国内生产总值2027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分别比地震前年度指标增长了25.5倍和55倍。

  据新华社

  60万人自救互救脱险

  唐山大地震使60余万人被埋压在废墟里。地震发生后,有约48万人是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占被埋压人的80%以上。这说明灾区人民自救互救活动在抢救生命斗争中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

  

地震后的自救活动绝大多数是就近进行的,哪里有脱险者,哪里就有自救互救者。与就近性相联系的便是自救互救的广泛性,自救互救活动遍及灾区每一个地方。就近性和广泛性使自救互救活动能最有效地争取时间,而每争取一分钟时间就意味着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震后曾建“简易城市”

  从1976年地震后到1986年复建结束,唐山曾是一座由35万多间简易房组成的“简易城市”。

  地震后,唐山人一下子又回到“构木为巢”的“原始时代”,形形色色的窝棚挤满了整个城市。群众从废墟中捡出石头、整砖和木料,就近取土,盖起了大批简易房。盖简易房成为震后唐山人一大创举。

  简易房虽不美观,但能遮挡风雨,不怕地震。就是在这样简陋条件下,唐山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一个现代化城市。

  “唐山精神”属于全人类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

  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气势、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和鼓励下,唐山人医治了地震造成的创伤,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不仅属于唐山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

  ■数字唐山

  “七五”时期,唐山市经济发展速度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

  “八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8.5%,超过了全国平均发展速度。

  1988年,唐山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个翻番。

  1989年进入全国25个国民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行列。

  1994年提前6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

  1995年达到490亿元,跨入了全国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行列。

  2005年,唐山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