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平原:经过了30年我们与世界思潮同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08:33  新京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讲述“30年文化之变”

  本报记者 王爱军 高明勇 北京报道

  改革开放30年访谈之六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近年出版的著作有《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学者的人间情怀———跨世纪的文化选择》、《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

  30年前的“断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京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史,您认为从文化变迁视角该怎么看?我注意到,您刚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何为/何谓“成功”的文化断裂———重新审读五四新文化运动》,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断裂”和“成功”,是很难放在一起的。

  陈平原:首先需要说明,我所理解的“文化断裂”,并非善恶美丑的价值判断,而只是一种历史描述,即社会生活、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处在一种激烈动荡的状态。这既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接下来,才有所谓“成功”或“失败”的文化断裂。

  新京报:按照您在文章中提到的七个标准,改革开放是不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断裂?

  陈平原: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特别强调各种形式的“革命”;之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独尊革命的思维方式,这些年则更多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可我认为,即便是“和谐社会”,也并不像桃花坞年画描述的那样“一团和气”,照样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历史本来就是由“演进”与“嬗变”、“延续”与“转型”之互相缠绕构成的,有断裂也有连续,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把历史进程想象成“一路顺风”,那是很不现实的。而且,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历史,实在太无趣。正是各种各样的断裂,造成某种意义上的间隔或跃进,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成功”的文化断裂。

  其实,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上,有好多类似的“断裂”。比如,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5年的摒弃科举,还有废除帝制、全面抗战等,在思想文化上都造成某种断裂。新中国建立,文化大革命爆发等,也是如此。我们今天为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也是承认那是对文革历史的否定?今天这个“断裂”获得大家的认可,承认它是对十年文革的终结,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新京报: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陈平原:对,每次断裂,都假定自己是一个新时代的创造者。至于是不是成功,那需要后人以及历史来做评价。现在隆重纪念它,是因为我们认定,三十年前的那一场“断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思想及社会转型是成功的,所以,值得我们追怀、赞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文化 思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