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平原:大学扩招需要慢下来稍做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3日08:33  新京报

  国学“虚热”妨碍对现实生活、文化传统的批判

  新京报:刚才谈了文化的对外交流,我们再谈下国内近年来的文化现象。这些年来的“国学热”你怎么看待?

  陈平原:就我个人而言,对“国学”这个词的内涵、起源及演进方式,是不太以为然的。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防御性的口号———没有西学的猛烈冲击,就没有国学的奋起自卫。上世纪90年代,“国学”逐渐发热,到了今天,成为一个很主流的话语。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渐强大,民族主义情绪及文化自信也得以迅速提升。说白了,“国学热”的背后,是不断提升的经济实力,以及民族自信心。

  现在,我除了担心“国学”之过度商业化,还因为,“国学”的这一“虚热”(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化或典籍,是不可能“热”起来的),很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妨碍我们对现实生活、对文化传统的反省和批判,以及对西方文化由盲目崇拜转为盲目对抗。在我看来,今天的“国学热”,本身的自我反省能力是比较弱的。

  我甚至有点担心,这一思潮任其发展,有一天会让中国重新走向自我封闭,或自恋,或自大,就像鲁迅所嘲笑的,“爱国的自大”。还有,在国学逐渐成为热潮的同时,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用“儒学”来批判“五四新文化”。我承认五四新文化运动有不少值得反省的地方,但其对传统中国的严厉批评,并非一无可取,那是对某一历史进程及发展方向的必要调整。

  连续十年的大学扩招,需要慢下来稍做调整

  新京报: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高等教育。而高等院校在1999年的扩招,可以看作是一个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并且从那时起,争议就未曾消失过。您也写了诸如《大学十论》之类的书来关注。

  陈平原:1999年大学扩招,到现在正好十年。十年间,我们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天,中国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国家,两千五百万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等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总人口。这么多人一下子涌进大学校园,能否学到很好的知识,会不会导致整个高等教育水平的下降,还有毕业后找得到找不到工作,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会不会造成社会动荡,等等,这都是十分严峻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的盲目升级,专科变学院,学院成大学,既扭曲了职业教育,也使得学了“屠龙术”的博士们无用武之地。

  你会发现,现在在一些地方,博士培养出来后当大学生用;大学生则当高中生用,这都有点可惜了。这是个大问题,怎么看待高等教育?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以前大学是象牙塔,是精神乐园,现在我们打开围墙,拥抱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大学到底能走多远。连续十年的扩招,步子走得这么急,已经出现了很多缺憾,我以为必须慢下来稍做调整,然后再重新出发。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文化 思潮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