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志军:《开心辞典》莫把国学当时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10:41  深圳商报

  作者:叶志军

  尽管坊间、学界对究竟何为国学众说纷纭,但这丝毫不妨碍国学步入央视殿堂。上一回,于丹们在《百家讲坛》给人讲课;此一番,王小丫开始在《开心辞典》考试。更有创意的是,最终胜出的前九名选手均能获得北京大学国学班免试免费入学两年的奖励,经考试合格后可授予学位。

  感谢从前那些圣贤留下的墨宝,使得多少后辈仍沾余荫。只是不知道这些获胜的选手上的到底是北大的哪个国学班?点开北大的网站,叫“国学”的不止一个。看来,吃国学这碗饭的大有其人。

  国学配《开心辞典》,颇有穿长袍梳小辫讲洋文辜鸿铭的神韵。实话实说,仅按传播力和影响力而论,电视还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尤其是央视,小沈阳的一夜爆红已经毫无争议地验证了一句话,“一上中央台,好事自然来”。凭《开心辞典》的江湖地位,出息几个国学达人,估计问题不大。

  问题是,这所“梦工厂”的星星之火,真能带动国学的燎原之势?未必。毕竟,国学不过是某些人眼中的心灵鸡汤,装饰作用仍大过实际意义。但见,在这一轮国学热的“牛市”里,于丹带着孔子的《论语》来了,现代私塾伴着“孟母堂”来了,山东小学生在孔子像前举行国学班开蒙,重庆小学生身穿汉服读《论语》……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老夫子的这句话,今天听起来还是如此的精辟。这话放在今天的国学身上,同样恰当。冀望用文化来给物质撑门面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脱下西学的洋服,改穿国学的马甲,就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复古一回的时装一样。

  在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容易长草的。我们的思想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从高峰到低谷地剧烈震荡着。哪里才是最后的根据地?每个人都在苦苦追寻答案。而这个根据地,真的就在对国学经典的死记硬背与囫囵吞枣中吗?

  千年以前的人即便再圣明,也不会想到今天的情况。因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使我们比前人看得更远。

  娱乐至死的时代,没有什么能逃脱被解构的命运,国学也是如此。《百家讲坛》的寓教于乐也好,《开心辞典》的寓乐于教也罢,国学只是一杯酒,用来浇自己的块垒。国学在众人的哄闹声浪中,成了一场单纯吸引眼球的文化秀。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开心辞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