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九器:为日食发文蕴含的公共服务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0日07:26  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马九器

  “为日食发文”不啻于一次值得称许的政府职能展示案例,它至少凸显了一种方向:任何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件,政府必须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甚至想民之未所想,急民之未所急。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妥善做好应对7月22日日全食的工作。由于日全食期间能见度下降、气温降低、湿度上升,会对交通运输、生产作业、通信安全、社会治安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可能在部分人群中产生迷信猜测和心理恐慌。各地政府、各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做好相关预案和应对准备,强化值守应急。

  一国之中央政府专门为日食下发妥善应对的文件,并不多见。通读所发通知全文,对日全食自然天象可能导致的种种后果提出预见和防范,分析之科学、考虑之周密,显然决策之前经历过一个专业论证、理性评估、通畅表达的过程。“为日食发文”初在个人经验的意料之外,终又在政府公共服务的逻辑之中,这里面至少蕴含着几个积极的政治信号,这些信号预示着中国政府在自身改革和完善上的一些方向。

  “为日食发文”表明科学须时时讲、事事讲,迷信并不因科学的存在而自动消失。日全食在古代或者科学极不发达时代,由于人类认知的缺陷和有限,常常被赋予很多神话甚至迷信般的含义,甚至和国家、政府、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即使在当代,仍有一些人,甚至经受了科学文明洗礼的精英,也常常陷入荒诞不经的天象迷信中,比如2006年3月的一次日全食,就使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议会的议员们惶恐不安,最终决定避开 “日食”推迟会议。而在网络中、在坊间私聊中,关于“日食”的种种离奇传闻比比皆是,传得神乎其神,加之网上算命、星相占卜,也在文化多元和国学热的背景下喧嚣一时,少男少女趋之若鹜。高科技下的“现代迷信”和偏远地区的“传统迷信”遥相呼应,可见,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的全民传播仍然任重道远。

  “日食通知”最大特点是公共服务意识增强。偌大的中国,自然条件千变万化,自然灾害自古频仍,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救灾史”是分外沉重的一部分。经历了太多苦难,接受了现代科学文明洗礼,任何一个政府必须从被动的救灾转向 “防灾”与“救灾”并重,最终实现减灾。“日全食”在过去常常只是被单纯当做科普课程,政府的相关职能更多通过 “全民观望+专家解说”的方式实现。在政府“防灾减灾”的思维下,更多的出现了“公共服务”意识,将任何一次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天象,提前作出科学全面的分析、警示和应对预案。尤其此次日全食的预案涉及交通、电力、医疗、气象、建筑、社会治安等诸多领域,足见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意识正开始成为政府从事公共事务的习惯思维。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为日食发文”其实不啻于一次值得称许的政府职能展示案例,它至少凸显了一种方向:任何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件,无论是人事还是天象,政府必须“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甚至想民之未所想,急民之未所急。

  7月22日的日全食很快就要来到,尽管前后只有几分钟,但影响的地域之广、人数之众、领域之多,世所罕见,为此而制订各种预案的公共行为,因牵涉公共利益,故值得“小题大做”,哪怕结果相安无事。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日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