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冰启:被就业为68%的就业率做了多大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0日08:42   珠江晚报

  作者:冰启

  对于教育部于7月初公布的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已达68%的质疑还未消散,一则大学生发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帖子,在网上风传。“被就业”,迅速成为继“被自杀”、“被自愿”之后的流行新词。

  2006年11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针对个别高校确实存在就业率“掺水”、造假,或者没有就业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的现象,教育部已下定决心,在高校教学评估中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就业率造假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实行“一票否决”。而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教育部已经设立就业率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防止高校就业率“注水”现象出现。

  教育部的态度是坚决的。可令人不解的是,这几年就业率造假的消息沸沸扬扬,但被查处的高校却少有听闻。

  人们有理由怀疑,教育部门其实是不会严格查处高校的就业率造假行为的,因为就利益关系而言,教育部其实也希望有高就业率,这样可以表明自己的就业工作做得好、高等教育办得好。大学的高就业率,不是在为教育部可以公布的就业率做贡献吗?

  是用虚报出来的数据,来表明业已取得的“就业工作成效”,还是用真实的就业数据,来系统反思教育、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探索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战略,这是对教育部门的考验。前者会营造一时的繁荣景象,但却会掩盖严重的教育问题与就业问题,影响正确的教育决策和就业政策,延误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的真正解决;后者会让真正的就业现实得以呈现,数据不好看,但却直面了客观存在的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是务实与负责的态度。

  哪种选择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这是不言而喻的。从目前的舆论看,人们不愿意接受虚假的高就业率,而愿意共同面对现实困难。谁也不愿意生活在虚假的世界画饼充饥,更何况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说谎的教育者能培养出诚信的受教育者吗?而且,统计就业率的本意,不是宣扬学校的办学成绩、管理者的管理效率,而是作为评价教育与就业的一种指标,是教育和就业进行调整的一方面依据。

  如何处理眼下这起事件,我们拭目以待。假使不了了之,那么,由政府和高校主导的就业率将不再有人相信。其带来的不是教育的和谐,而是教育的公信力受损,以及一系列脱离实际的教育政策和就业政策。当然,从利益回避看,就业情况本就不应由高校自行统计,然后上报教育部门,而应该有权威的社会中介机构跟踪调查一所学校的毕业生的毕业就业真实情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