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避免“死咬一句话群殴”的大众狂欢

2013年12月20日04:41  中国青年报

  “死咬一句话群殴”是当下一种流行的舆论批评现象,常表现在,某个官员或专家在某个语境下说了一句不合其身份的错话,或者是情绪化的失态之语,或者是利益立场过于直白的表达,总之是不合逻辑且让公众反感的 “雷人雷语”,一些媒体便如获至宝,批评者们更是兴奋地死咬住这一句话,将其当成靶子,形成一场舆论的群殴和大众狂欢。

  成都的一医生在微博曝光,某大学教授在病情稳定后仍拒绝进入普通病房,称“自己的命十个人都换不来”,于是, “教授”差不多被批评家们的“机关枪”打成了“筛子”。北京酝酿地铁涨价,一个支持涨价的专家称,两元票价确实太便宜,让一些人有事没事就坐地铁。结果,专家就这句话所收获的“板砖”,够盖好多层楼了。青海煤业鱼卡矿发生事故,记者采访时,青海海西州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称:“小题大做,我找你们社长”。一句“我找你们社长”自然就成了靶子。

  说这些昏话胡话,当然应该受到批评。这说明我们很多官员还缺少基本的媒介素养,还没有学会说话,面对媒体时的匪气和霸气还根深蒂固。一些专家和教授的素质也确实堪忧,这些口不择言的蠢话进一步降低着这个精英群体的舆论形象。

  不过,批评也就止于此了,不必死盯住那一句话、一个字眼不放。这些话绝对是错误的,这无可争议,对于这种明显的昏话、错话、蠢话、瞎话,并没有太多的讨论和批判价值。众人围绕着一句明显的胡话蠢话大加鞭挞,其实没有多少意义。

  比如,那句引发无数批评的“自己的命十个人都换不来”,且不说这只是一个医生在微博里的单方面描述,记者并没有采访到那个口出胡言的教授,盯住一句不明来源真假难辨的话,群情激愤地大做文章,不觉得滑稽的吗?再说了,一个刚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在手术之后的焦虑中,或者是某个冲突语境中很激动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真的有必要去较真吗?对这样一句绝对错误的话群起而攻之,有什么认知价值呢?

  针对“有事没事就坐地铁”的群殴也是如此,对专家明显的失态和失语,没必要过度放大和较真。那位专家在地铁涨价上谈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不必盯着明显错误的这一句。还有一些所谓的雷人雷语,纯粹是言语冲突中的“话赶话”所激发,或者是从一堆不能脱离语境的发言中单拎出来,或者无从查证,对其紧盯不舍,群殴不止,只会降低自己的智商。

  当然,很多炒作和营销抓住的就是舆论的这种弱点,刻意用“北京太堵是因为房价太低”之类的话刺激舆论、制造话题,舆论从来抵制不住这种“诱惑”,炒作者和营销者屡试不爽。这种群殴只会使本就喧闹的舆论场更加口水化,充满对抗性,动辄盯住一句话、一两个字不放,甚至会让很多人不敢开口说话了。

(原标题:避免“死咬一句话群殴”的大众狂欢)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朝鲜批张成泽未必是对中国指桑骂槐
  • 光明日报:中国足球还是要踏实打基础
  • 人民日报:珍惜快时代的“慢新闻”
  • 东方早报:小朋友闯祸,全社会吃药
  • 环球时报:2元地铁,令人难舍的“北京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