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刚:捧娃的代价

2013年12月30日15:27  新民晚报

  几天前,《爸爸去哪儿》落幕,争议未停。

  有网友发帖称,主持人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心机重、欺负小伙伴,随后又发文承认编造。导演王岳伦不接受道歉,咆哮着说要“死磕”:“我若不能保护妻女,枉为男人。”

  话听起来掷地有声,但我觉得,父母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应是提前扎紧防火墙,将成人世界的追名逐利和尔虞我诈隔绝在外。主动撤防,把孩子推向公众,然后抱怨病毒入侵,这逻辑,不顺。

  如果在微信朋友圈发孩子萌照,必然收获亲友连串点赞。可现在,把她晒到聚光灯前……都是娱乐圈老同志了,答应电视台邀约时,没想过将来可能出现的利与弊?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娃娃们已被捧成公众人物,微博粉丝数轻松过百万,身价蹿升,拍一天戏,进账数万元。获得了其他同龄人无法想象的追捧与喝彩,就得承受等量级的舆论压力和“被黑”风险。担得起多少赞美,就要经得起多少诋毁。这是娱乐圈的生存法则。

  据说明年会有多档亲子秀节目。这世界变化真快,记得不久前,尽可能不让孩子曝光,淡化被关注程度,还是多数明星的选择。

  张学友接女儿放学,怒斥跟拍记者,险些动手;袁咏仪购物时遇狗仔,用衣服为儿子遮脸两小时;陈坤请求媒体,如偷拍到儿子,要打马赛克,因为“他还不是你们的菜,还没绯闻……”

  面对镜头,明星们为啥紧张?

  且不说曝光后可能遭绑架勒索,就拿名利场各种诱惑来说,成人尚且难挡,更何况孩子。身价节节暴涨,童真岌岌可危。

  林妙可北京奥运会后一夜走红,接连拍片、出单曲、上春晚。紧随名利而来的,是各种“被黑”。比如“春晚霸占麦克风,有心机”,“生活奢靡,追逐奢侈品”。

  为林妙可“配音”的杨沛宜,曝光率低得多。她家长多次拒绝商业邀请,坚持不给孩子开微博,因为他们觉得,过度曝光弊大于利,甚至利很少。

  四五岁的孩子不会明白,有一张家喻户晓的脸,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更不会明白,名利堪比麻醉剂,“被黑”是家常便饭。非议会否伤害孩子,取决于家长如何面对。父母反应越大,孩子越可能受伤。死磕,不会给孩子安全感。

(原标题:捧娃的代价)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青年时报:我有点同情张艺谋了
  • 广州日报:最狠拆迁女市长倒了,请查尚方宝剑谁赐
  • 环球时报:为中国政府同安倍“绝交”鼓掌
  • 王石川:基层干部缘何对村民掘坟焚尸
  • 北京晨报:警惕黄佟佟式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