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让多吉:李亚鹏与公益流行病

2014年01月07日08:00  东方早报

  检索与慈善公益有关的话题,不难概括慈善组织的流行病是“黑幕”,其特效药是“透明化”。

  在去年1月播出的一档节目里,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问李亚鹏:“慈善机构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状况不够透明,嫣然天使基金已经成立六年了,在财务透明公开这件事上你们是如何处理的?”李亚鹏的回答是:“放在网上,谁愿意看,谁就去看吧。”李亚鹏还说:“嫣然成立的第一年,我们甚至还为了财务报告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后来我们取消这种行为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多少也得花个一两万吧,我说这个钱咱们省了,别花了。”

  今年1月6日,网民周筱赟爆料称,李亚鹏控制的嫣然天使基金有7000万元善款下落不明。李亚鹏迅即作出回应,但并未直接回应相关财务问题。去年12月,周筱赟质疑由李亚鹏担任法人代表的“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涉嫌敛财,李亚鹏也并未就财务问题直接回应。

  “公益黑幕”是什么,大家都明白,但“公益透明”是什么,大家都很模糊。模糊就导致“公益透明”在目标和手段上都不够清晰。公益如何透明以及透明的标准,从未被人提及。比如说:相关的审计报告嫣然天使基金也公布了,但只公布了审计报告正文,没有公布财务报表附注。因为没有公布财务报表附注,就给周筱赟留下了的质疑的空间。当然,另外一个方面,也提高了周筱赟的质疑成本。

  我们看到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其公布的审计报告就有财务报表附注,那里面就连买一台几百元的显示器都有公开,这显然更方便公众了解其运作情况,即便是有些不妥当的支出,公众提出意见,整改成本也很低。为什么在审计报告公开方面,嫣然天使与其他基金会的透明程度差距如此之大?因为民政部《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只原则性要求基金会“应当保证捐赠人和社会公众能够快捷、方便地查阅或者复制公布的信息资料”,并无明确的信息披露标准。

  之所以相关方面一直在推进公益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公众通过信息披露了解公益组织运行的基本情况,如果披露的信息无助于公众了解相关基本情况,披露就没有价值。

  周筱赟质疑嫣然天使基金要花费9.9万元才能救助一例唇腭裂儿童(而“微笑行动”组织同样救助一名贫困唇腭裂患者只花费5000元),这个质疑显然不够严谨,但不能完全归罪于他。因为,嫣然天使基金会公开的、可供公众判断的财务信息太少,只能静候李亚鹏或嫣然天使基金做出实质性的回应。

  公益组织的透明化建设,表面是财务透明,基础是管理和决策透明。社会公众其实不关心财务报表,而是更关心操作细节。爆料人之所以每次爆料都能引起巨大关注,往往是因为其在不严谨的信息披露中,找到了可以质疑的细节。

  譬如,这次李亚鹏和嫣然天使基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嫣然天使基金为什么要和数家民营美容机构合作?招标程序是怎么样的?嫣然天使基金给嫣然天使医院投入了多少钱?这些钱到嫣然天使医院以后,是怎么花的?而对于这些关键信息,目前无论是《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以及民间机构“基金会中心网”和《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推出的慈善机构透明榜都没有要求披露,但是这些却是社会公众最关心的。

  李亚鹏在1月6日的回应中,并没有对公众和媒体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财务问题做出任何解答。回应最大的亮点应该是邀请周筱赟和媒体去嫣然天使基金和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考察。从公关策略角度看,这样的回复会给李亚鹏加分,却显得世故有余而诚意不足。现在公众需要李亚鹏交出的答卷,显然不是一张张受助儿童的笑脸,而是李亚鹏为这些笑脸所支付的善款是不是合理合规。

  “公益黑幕”与“公益透明”之间的对决,胜负牌其实不在公益组织自己手里,也不在公众手里,而是在公益组织的大额捐款人手里。只有公益组织的大额捐款人出手,公益组织才会心悦诚服地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公众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交代。毕竟,大额捐款人决定了一个公益组织的生存,捐款人的成熟才是社会公益正常发展的正道。

  (作者系资深公益人士)

(原标题:李亚鹏与公益流行病)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环球时报:公务员队伍面临罕见舆论逆境
  • 环球时报:书记百平米办公室,全国决非个例
  • 熊丙奇:中国教育发展,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 京华时报:扶老人者无须自证清白
  • 新京报:我们如何面对“当童工有肉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