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李亚鹏的清白不能只靠官方背书

2014年01月09日13:36  海外网

  这是一场真相与是非的对决。

  继去年12月,知名网络爆料人周筱赟实名举报李亚鹏借公益敛财后,今年1月6日,他再次爆料,称唇腭裂手术利润高达20倍,嫣然天使基金超过7000万善款下落不明。当日下午,李亚鹏发布长微博回应质疑。随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出一份嫣然天使基金善款使用说明,力证其清白。1月7日上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对书院中国基金的调查结果,认为名称合规,未涉敛财,但也表示李亚鹏兼任其他组织法定代表人属实,责令限期整改。

  敛财不敛财,固然有了说法;善款有没有善用,还是让人如坠云雾。

  周筱赟与公众的怀疑,说到底是一种监督敏感。眼下在中国做慈善,风险大、流言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得不承认,我们在道德洁癖中浸淫已久,尤其是官方慈善斯文扫地的时候,杯弓蛇影的舆论监督,确实很难被轻飘飘的赌咒发誓所说服。话说回来,连特蕾莎修女都感慨过做慈善不易,何况出身娱乐圈的李亚鹏?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慈善组织更要有宽阔的胸襟,经得起质疑与拷问。地方民政局回应的,基本是程序疑问,而实体上的数目清白,显然还需要更有说服力的说明。譬如,嫣然天使基金给嫣然天使医院投入了多少钱?这些钱到嫣然天使医院以后是怎么花的?嫣然天使基金为什么要和数家民营美容机构合作,招标程序是怎样的?……没有客观权威的审计账单,恐怕还是很难廓清种种疑云。

  我们不怀疑李亚鹏成立嫣然天使基金的良善初心,也看到中国慈善正在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中走向公开透明。但舆论的质疑,只要合情合理,也是推进慈善事业成熟与完善的伟力。当年,李连杰与他的“壹基金”不也是如此过来的?

  表面看,公众是在追问慈善组织的公益“详单”,实质而言,还是公共监督在掘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公开与透明。郭美美事件后,公益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确实在建构,但是一直没有详细而靠谱的标准。譬如民政部《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只有原则性要求,称基金会“应当保证捐赠人和社会公众能够快捷、方便地查阅或者复制公布的信息资料”,至于信息应该公布到哪个层级,始终语焉不详。于此而言,个案真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相关制度设计的有序跟进。

  李亚鹏的清白不能仅靠官方表态来背书,惟有明晰有力的制度,才能让慈善话题不致于沦为一场口水战。

  (邓海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人民日报: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不是平均主义
  • 新京报:养老并轨未动,先担心“对公务员不公”?
  • 石述思:邵逸夫最大的遗产
  • 人民日报: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 环球时报:领导扫大街,舆论为何迎头浇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