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春运新闻发布会上,铁路总公司负责人又被问到“一票难求”问题,对此,铁总副总经理胡亚东表示,目前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因为春运买票难不仅仅是运输能力问题,还涉及到旅客的选择问题。“一票难求”的问题只能逐步得到解决。
春运“一票难求”何时解决,几乎成了一道哥德巴赫猜想式的民生难题。每年这个问题都会被抛给铁路部门。现在铁道部没了,换成铁路总公司来“解题”了。还有细心的媒体罗列了铁路部门历年对此问题的答复,其中的出尔反尔和自相矛盾已经成了笑柄。估计很多人都在等着今年的说法,好确定新闻标题呢。无疑,“没有时间表”的说法有点令人失望,觉得铁总在推卸责任。
其实,坦言解决“一票难求”没有时间表,也是一种务实态度,至少比随意开出个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要好。平心而论,春运不是铁路一家的事,春运的压力,也不能都压在铁路部门身上。无论是政企合一的铁道部,还是企业化的铁路总公司,都无法独立承受春运的“峰值体验”。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今年春运期间,总客运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6.23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所有人平均迁移了近三次。虽然这其中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和短途出行的旅客占了绝大部分,但这依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按照这个非常态的需求来设计运力,恐怕平时要出现大量空置。只从市场理性来说,让铁路一下子提供这样的运力,也是不合理不现实的。更何况,旅客的需求和选择也是变动的,会随着技术和价格的变化而变动。非要铁路部门拿出一个时间表,也有点强人所难。
因此,过于纠结于解决“一票难求”的时间表,其实意义不大,还不如认真分析一下春运的客流情况,以便做出更科学的规划:36亿多人次的客流量,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其中长短途各占多少,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比例怎样?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科学调配运力,指导旅客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春运总客流中,中短途占了大多数,而这部分客流,主要由公路客运和公共交通承担,铁路承担的客流不到总客流量的十分之一。而铁路部门之所以最受人关注,是因为对于长距离流动的旅客来说,火车还是首选。与公路、航空等出行方式相比,火车相对安全、舒适度高,而且票价相对便宜。据统计,同样的距离,长途汽车的票价是火车硬座的三倍左右。当然,这是因为铁路建设有国家投资和补贴,火车票带有一定的福利性质。但公路客运这么贵,恐怕也跟高油价、路桥费多等不无关系,这些也有压缩成本的空间。
此外,企业和个人也可以积极作为,为铁路客运减压。一些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可以包车送员工回家,个人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呼朋唤友拼车回家。这些“非主流”的出行方式,有条件的也不妨一试。
这样说并非为铁路推脱责任,也不是说他们不用改进工作。在现有运力条件下,铁路部门至少可以更科学地调配运力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改革售票机制,让所有乘客都能平等获取购票机会,同时引入现代科技,提供更人性、更方便的购票体验等。
另外,我们常说铁路最大的弊端是不够市场化。在铁路投资建设、售票服务等方面,还可以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可以加快解决“一票难求”问题的进程,让这个时间表变得更近一些。
(丁永勋,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