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抢麦大会”

2014年01月16日15:54  新民晚报

  歌手潘玮柏演唱的歌曲《我的麦克风》有这样几句歌词,“是谁抢走我的麦克风,是谁看扁了我没有观众,我自己第一个被感动,我不是来打工我在卖我的梦……”麦克风显然具有丰富的隐喻。抢麦场景,稀松平常,比如我们卡拉OK时,经常可见“麦霸”,也常见抢麦现象,这只是单独的“肥皂剧”。如果这一场景“嫁接”到一些地方的两会上,就显得意味深长,那些抢麦的政协委员显然值得尊敬。

  当前,不少地方正在开两会,由此出现了一类现象:抢麦。比如,1月7日下午,俗称“抢麦大会”的政协东莞市十二届二次会议即席发言环节在会议大厦再次上演,22名委员就文化、教育、电子商务等问题争相发言。110分钟,不限定主题,谁抢到麦谁就发言……在去年的一次抢麦大会上,有的委员举了19次手才抢麦成功。

  为抢得发言机会,各施“绝技”,这彰显了政协委员的角色意识。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政协委员不等于官员,但同样需要履行责任,需要为民代言,需要建言献策,如果甘于沉默,甚至缺席政协会议,与尸位素餐何异?坊间曾戏称一些代表为“四手代表”,即“见了同行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大会闭幕挥挥手。”人大代表不能当“四手代表”,政协委员也不能止于握手、拍手和挥手。

  抢麦,不够温文尔雅,甚至有些冒昧,比如有的委员为了发言不惜破坏“规则”,不举手就抢麦,但令人油然而生几分敬意。抢麦越积极,发言越踊跃,越可说明委员们不辱使命,敢于担当。抢麦,不是出风头,而是履职,委员们的发言有时并不中听,但越尖锐越让政府官员坐不住,也许才能说到点子上,释放出效果。有的委员话锋犀利,责任感极强,比如在去年的广东佛山政协会议上,有委员抢麦后发言,“在场的领导和委员,谁是坐公交车来的,举下手?1个、2个、3个……少得可怜!”再比如有“孟大炮”、“较真的明星委员”之称的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他在前年的广东省政协大会上,抢得麦后,丝毫不给在座的广州市市长陈建华面子,朗声质疑,“我不理解为什么要等到3月底,我只想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希望政府能依法尽快公开‘39号文’”,后公开表示政府不公开39号文,就不刮掉蓄的胡子。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过,“政协有最大的话语权,但话语权的定义不只是发言权,而是他的发言能够有权威性,能够有效果。”诚然,政协最大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本应该敢说、能说、会说、说出水平、说出风采。正如孟浩所称,“率性故言真,无求忧不存。职在责亦在,俯仰岂愧心。”不说话,不抢麦,才不正常。

(原标题:“抢麦大会”)

(编辑:SN093)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王传涛:“党校艳照门”与“总统偷情门”的区别
  • 方舟子:我的较真你不懂
  • 人民日报:如何切断“民主失序”链条
  • 环球时报:公务员应是普通职业中的“好职业”
  • 环球时报:军队肃贪越公开,越得人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