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宝:国人为个性李娜夺冠高兴

2014年01月26日07:19  环球时报

  王传宝

  李娜再次创造了历史。在1月25日刚刚结束的澳网决赛中,她直落两盘击败斯洛伐克黑马齐布尔科娃,首度捧得澳网单打冠军,成就其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大满贯。中国互联网上一片欢呼,这是李娜送给全体中国人的一份新春大礼。

  李娜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中国体育运动员。她从体制中出走单飞,之后取得令人瞩目的职业成绩。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有精彩之言。但也因她的坦率引起风波。2011年,她法网夺冠后没有“感谢祖国”,在国内舆论场掀起一番激烈争议,有声音批评她忘本。李娜本人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显然,当西方媒体为李娜的个性鼓掌的时候,中国舆论还没有做好适应的准备。大概双方都需要时间。

  这一次,李娜在胜利之后,依然以个性化的表达,没有口头“感谢祖国”,但网友们则展现非常包容的态度,能感受到一片由衷的开心。理由很简单,无论李娜有没有说“感谢祖国”,她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创造历史,就足够让我们高兴。在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人们观察问题的视角日益多元的今天,中国社会的心态在走向成熟,已经可以包容个性的李娜,当年的争议大概是达到这种包容的必要课程。

  李娜的言行有时候有些离经叛道的色彩,但她从没有突破一个公民、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底线。她的成功本身也是对祖国的最好感谢和回报。中国还需要更多李娜式的成功。对她的个性,你可以不理解、不赞成,却需要适应。但毫无疑问,李娜得以自豪的是她硬邦邦的成绩,而不是她的不“感谢祖国”。有人为她不“感谢祖国”叫好,其心理是有些阴暗的。

  网上一些人认为李娜再度夺冠,表明了市场比体制更为强大的力量,为否定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多找出一个证据。不过,我们也可以得出其他的结论,比如李娜是在体制内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可证明中国体育培养体制的优势。中国的体育实力,已经在历届世界级大赛中充分展现出来,为国家夺得荣誉的绝大部分是体制内的运动员。其实这两类逻辑都是简单的,中国的体育体制显然不完美,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李娜的成功,未必就能说明中国体育管理和培养体制的失败,但能说明培养成功运动员的路径是多样的。

  未来的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走职业化的道路,他们按国际惯例行事,将会有越来越多元的成功道路摆在他们面前,这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对此,我们不应以“体制内”和“体制外”,这样绝对的两分法来看待问题。这中间,完全可以有融合、优化的空间。无论如何,我们都赞赏用实力说话的人,赞赏那些不懈追求体育终极价值的人,敬佩他们的成功。而关于爱国的问题上,李娜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但她依旧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去赢得的比赛,她的胜利依然是中国的骄傲。▲(作者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

(编辑:SN090)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北青报:延迟退休不能让百姓吃亏
  • 北青报:“过年回谁家”是新问题老思想
  • 新京报:李某某案判决书可以公开?
  •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政要的荒谬逻辑
  • 王石川:被春晚改变的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