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2014年02月02日02:39  新京报
“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 社论

  其实,没有不愿意回家的儿女,更没有不愿意团圆的父母。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意味着团圆,也是很多常年漂泊在外的人得以放松身心,和家人朋友相聚的难得时光。据新华社报道,年轻人在享受过年乐趣的同时,也免不了遭遇一些烦恼,继“逼婚”、“催生”之后,“生二孩”成为一些年轻人回家拜年遭遇的新烦恼。而据《新华日报》报道,南京38岁的单身女白领因为“剩女”的境况,过年不回家,对父母谎称出差,此新闻背后“过年的烦恼”引发诸多网友共鸣。

  对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常年在外远离家乡的人来说,春节的意义非同凡响,也正因此,马年春晚上那首《时间去哪儿了》犹如一枚催泪弹,击中无数人的内心,也被网友评为最感人的节目。尽管家、故乡、年迈的父母是无数游子无法回避的情结,但真正可以走近家乡,和家人团聚的时候,他们为何却又“恐归”了呢?

  近几年来,“逼婚”“催生”成为春节团圆永恒的话题,让不少年轻人倍感压力,由此催生出“租男女朋友”等生意,而更有甚者,为了躲避“逼婚”,只能放弃回家过年。年轻人孤身一人在外冷清过年,家里年迈双亲也只能对着电视相坐无言,望子不归,有家却不能圆,此等情境,不能不令人唏嘘。

  其实,春节的诸多烦恼并非仅仅是春节时才有的烦恼。“逼婚”“催生”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两代人在生活观念或生活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只是在春节万家灯火的背景下,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这种对峙才显得更为强烈而已。至于人情往来的烦恼,可能更多是因人而异。当很多人走出乡村,逐渐习惯城市生活的时候,城市的快节奏以及新观念的冲击,让他们也离故乡的人情越来越远。

  其实,春节烦恼的产生也是一种必然。这些烦恼产生于新与旧的冲突,传统与新生的对抗。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淹没于城市滚滚向前的洪流中,他们逐渐学会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而守候故乡的父辈坚守的依然是传统的理念。年轻人应该做的不是回避这种冲突,而是应该直面烦恼。当老人说出“孩子不经常看我他违什么法?30岁了不结婚那才是违法,该判刑!”的话,背后其实是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与牵挂。当亲朋好友追问你的收入及个人生活,其实也是因为欠缺了解,同时也有一份暖暖的关注。

  烦恼其实完全可以化解,作为子女,平时多和父母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和生活,鼓励他们接受一些新观念,人和人之间没有永恒之墙;而作为父母,也可以尝试去理解和信任子女,展翅的鸟儿终究要学会独自直面风雨。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恐归族”春节的烦恼,其实也是一种乡愁。

  春节对于每个人而言,不仅是一种怀旧的情感,终于闻到故乡的味道,吃到熟悉的菜肴,看见父母白发皱纹下的笑容。它是让无数远离故乡的人终于在那一刻有了心安之处,其实,没有不愿意回家的儿女,更没有不愿意团圆的父母。春节,不要再让你的乡愁因为烦恼而无处安放。

(原标题:“恐归族”的烦恼也是一种“乡愁”)

(编辑:SN057)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蒋丰:日本AV女优只是一类“业界民工”
  • 京华时报:查岗假日办别只看做情绪宣泄
  • 陶短房:你为何还在看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