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宝:东莞官员道歉不如用行动“雪耻”

2014年02月17日00:35  环球时报

  根据2月14日东莞市委对扫黄工作不力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的决定,虎门镇党委书记叶孔新、厚街镇党委书记钱超、黄江镇党委书记杨礼权、凤岗镇党委书记朱国和等4人在全市范围公开道歉。道歉信见诸媒体之后,引起舆论热评,不少网友认为道歉信存在格式化现象,缺乏应有的诚意;四位镇党委书记的道歉,不过是东莞抚慰舆论的一种公关做法,不能接受。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让他们引咎辞职还不够,还要继续深挖猛批。

  这又走极端了。央视曝光东莞黄毒之后的舆论表现,不能不让人感觉到,当下的中国舆论生态“丰富”到让人瞠目结舌。央视的暗访既是媒体履行舆论职责的正常做法,也是净化社会环境的有力举措。奇怪的是,一些微博大V近乎恶作剧的“东莞挺住”,误导了舆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随后一批主流媒体,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条分缕析、正本清源,廓清了舆论迷雾,扭转了舆论走向。广东有关方面在大举扫黄之后,又迅速查处了一批责任人,并且责令四位对辖下扫黄不力的镇党委书记公开道歉。对这种闻过而改的做法,一些网民的言论又情绪化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可见当下中国舆论场上,缺乏“同理心”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这四位书记的道歉,总体上还算诚恳。道歉是一种态度,虽然他们的道歉还处于上级领导责令的被动状态,但从文本上来看,他们能够认识扫黄不力的原因和危害,明白自己应该要负的责任,并且决心不折不扣落实上级部署、亲自挂帅、打好扫黄持久战,这种态度值得肯定,我们尽可以“听其言而观其行”。

  当然,道歉不能只是一种姿态,不能是搪塞批评和问责的一种权宜之计。目前,有关方面还在深入调查“扫黄不力”的问题所在。如果没有证据指向上述领导充当了“黄赌毒”保护伞,那么我们就不必嚷嚷着逼他们下台。毕竟,“莞式标准”虽然让东莞蒙羞,但东莞人民,包括大批外来务工者,所取得的改革成就依然令人瞩目。我们在看问题时,应该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也不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这既不客观也不公平。

  四位镇党委书记的道歉,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但这是枝节。什么样的道歉叫有诚意?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并且能够切实改进,才是真正的诚意。现在,最为关键的是看他们以后怎么做,是不是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旗帜鲜明地扫黄,不折不扣地抓落实。对此,我们不妨让他们负荆前行,以行为来一雪前耻,以东莞健康繁荣的经济生态和改革成绩来回应国人监督的灼灼目光。  (作者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

(原标题:东莞官员道歉不如用行动“雪耻”)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人民日报:治理责任不可含混
  • 新京报:“父女结婚”是一种极端的诉求
  • 公方彬 :假如非洲动物大迁徙发生在中国会怎样
  • 乔磊:周洋冬奥夺冠该感谢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