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两份决定草案近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政府正利用二战历史在全球构筑对日包围圈。而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则对中国为何在战后69年才设立国家公祭日表示不解。
这些逻辑相似的言语表明,菅义伟和日本媒体都是转移问题焦点的“高手”,他们都在用小聪明对待大问题。很显然,日本对中国的这两项举动有着非常大的抵触情绪,根本不希望谈有关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日本每次粉饰侵略历史都是与国际社会普遍持有的价值观做一次切割。既然日本擅长改编历史和遗忘历史,国际社会则有义务把日本吹出来的天花乱坠的历史泡沫一针戳破。中国每次对抗战的纪念就是最有力的回应。
当然,中国确定和设立这两个纪念日,最直接的意义还在于让更多的年青一代从近代中国的苦难史和奋斗史中凝聚力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非仅仅从对日关系的角度出发。
不过日本也该用问中国的话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日本在中国甚至在亚太的形象30多年以来变差了这么多?为什么与亚洲邻国搞不好关系?日本到底需要向世界展示什么,向国际社会强化什么样的日本形象?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总量超过了苏联,一跃成了世界老二,那个时候日本无疑是闻名世界的成功者。二战以后,日本有识之士痛定思痛,成功执行了石桥湛三所提出的“小日本主义”。“小日本主义”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工商业,实施科技立国战略,主张和平发展、与亚洲近邻和平相处。有评论认为,日本战后几十年,和平、民主、不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外交努力,已经当时成为社会的主流。
一个没有什么资源的“小国”在30多年的时间里竟然变成了一个世界经济大国,日本成功的故事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当时中国也成为学习日本经验中的一员。然而,又过了30年,日本变成什么样了呢?
毫无疑问,在“失去的二十年”以后,日本已经逐渐抛弃了“小日本主义”,又开始幻想着如何做“大日本美梦”。日本内阁官房参事本田悦朗近日公开表示,他对“安倍经济学”的理解是,日本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以建立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应对中国。看来,日本的一些政治人物已经口无遮拦地表示要与中国展开对抗行为。
百年前的“小日本主义”早就描绘了日本实现现代化的最优路径,然而军国主义野心家们却把整个日本绑在了通向毁灭的战车上。几十年过去了,当日本再次用“小日本主义”实现成功后,又有一些心比天高的政治人物开始把日本引向歧途。
历史很清楚地表明,日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是“大日本美梦”还是“小日本主义”,这不仅关系日本本身的命运,也关系亚太的稳定,更关系世界的和平。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