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潇亮:别再让“被告”继续藏在雾霾中

2014年02月26日17:05  新闻晨报

  雾霾悬在空气中,更堵在人们心里。除了抱怨,还能做些什么呢?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却做出了另外的举动,他拿着一份行政诉状到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申请立案。诉状中的被告是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李贵欣的诉求不仅是要被告依法履行治理大气污染的职责,还就大气污染对其造成的损失提出由被告来进行赔偿。 (2月25日《燕赵都市报》)

  起诉之路从一开始就不顺利。2月19日上午,李贵欣先后到河北省高院、石家庄市中院立案大厅,均未被受理。20日,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接收了他的诉讼材料,之后将进行初步审查,七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受理的答复。开局不利的状况,大概与此案为“全国首例”有些关系,雾霾形成公共话题已有一段时间,但要说正儿八经地找个责任人送上被告席,倒还真没人想到过。一般人的生活逻辑是这样的:起床看看天气预报,说今天“严重雾霾污染”,拉开窗帘一看果不其然,外面灰蒙蒙一片像是在拍西游记,于是立刻戴上淘宝淘来的防PM2.5新型口罩、像往常一样老老实实去上班,一路上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满屏皆是拿雾霾开涮的段子,不由得咧开口罩后面的嘴巴哈哈一笑。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在哪里?众说纷纭,关我何事。

  雾霾是已然形成的结果,而它究竟是什么行为带来的产物,实在太难说得一清二楚。工厂的排放、汽车的尾气、燃煤的烟囱、农民的秸秆、烧烤的摊子,甚至炒菜的油烟等等,雾霾的成分如此复杂,以至于不可能用一张饼图的百分比来划定各方的责任。俗话说“法不责众”,何况受雾霾侵扰的地区面积广阔,你能逮住谁说理?再从另一方面来看,雾霾影响的人口往往以百万、千万计,也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摊薄损失”的心理: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呼吸雾霾,肮脏的空气不会区别高富帅和吊丝,也不会管你是平民还是名人,它平等地捂住了所有人的鼻子,我这么个普通人,何必要强出头?还是等那些有“话语权”的人去争取回清洁的空气吧。

  确实,雾霾让人们戴起了口罩,但不代表社会就该对此保持沉默,懒于追究。健康是一种权利,权利受到损害,唯有通过法律才能止损、获赔,进而避免更进一步的伤害发生。李贵欣起诉环保局的意义,不是为人们竖起了批判的靶子,而是提醒了大家,维权的武器就是法律。如果还处于“寻找雾霾源头”的思维定势之中,那么踏上起诉之路还不知要到何时,因为雾霾的源头难找。但是,它的产生必然是政府治理中的某个环节履职不力所致;雾霾无形无体飘来飘去,自然送不上法庭,但政府责任容易厘清,环保局的办公室不会搬来搬去。

  起诉环保局会有效吗?能告赢吗?假如输了会怎么办?……问题接踵而至。答案是什么,需要所有被雾霾困扰的人一起来寻找。只有在不断追问之中,我们才能梳理出责任的脉络,才能透过雾霾,把隐藏在其中的被告一个个找出来,让其为大众的健康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原标题:别再让“被告”继续藏在雾霾中)

(编辑:SN093)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京华时报:砍人言辞过激 要求下课欠妥
  • 人民网:网络空间雾霾初散,但任重道远
  • 环球时报:严管减刑假释,让“捞人”成为历史
  • 何三畏:绵阳“走廊医生”事件如何终结?
  • 人民日报: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