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欧巴”是条文化“鲶鱼”

2014年02月27日11:10  海外网

  在手机微信或者网页搜索栏里输入“炸鸡和啤酒”,满屏就开始飘落雪花。这个颇具诗意的场景,脱胎于最近一部火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全智贤饰演的女主角千颂伊有一句展现率真性格的台词,“下雪了,怎能没有炸鸡和啤酒?”

  从“长腿欧巴”李敏镐上春晚,到《星你》好几亿网络点播量;从千颂伊的衣装饰品引发网购潮,到都敏俊(《星你》男主角)读的书中文版脱销……这个冬天里的“韩流”,几乎可以用“汹涌”来形容。韩国“欧巴”和靓女,不仅引领了时尚消费,而且引领着大众话题——尽管有人赞不绝口,也有人不屑一顾。是赞是弹,个人喜好;“韩流汹涌”,值得思考。

  登陆中国的“韩流”,并非第一次引起热潮。比如全智贤,十多年前就已经是中国大学生心中的“野蛮女友”。最近十几年里,韩剧韩星更是“此起彼伏”:《蓝色生死恋》、《大长今》、《我叫金三顺》……一部部让观众欲罢不能;裴勇俊、张东健、金喜善……一个个叫粉丝难以自拔。再加上时不时在作品中来点中国元素,或者在“中国制造”里掺些“韩国作料”——今天的冰冻三尺,自非一日之“韩”。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因为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价值多元的文化态度,受众足不出户已经可以从电脑甚至手机屏幕上满足各种精神需求。相应地,不同国家的文化产品要影响别国受众,地理边界也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接不接受,这既是文化交融的最新形态,更是文化竞争的现实图景。

  在这样的竞争中,以往为保护本国文化产业,对外国作品引进数额、播放时段采取的一些限制政策,已经显得意义不大;完全依靠政府买单的“走出去”,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必然难以为继。在这样的竞争中,无论“守成”以满足自身庞大的文化内需,还是“进取”以创新对外传播文化成果,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能否融汇古今、沟通中外、扬弃传统、立足现实,创造出有民族性、时代感的当代作品,赢得观众的尊重和市场的认可。

  中国有兼容并包、积肥深厚的文化土壤。这固然值得自豪,但土壤不会自己长庄稼,需要耕耘文化的人们,来播撒诚意的种子、浇灌思考的泉水、清除污秽的杂草;也需要新时代的“拿来主义”精神,不断学习他人,把他人的好东西进行“创造性转化”,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

  《星你》走红,不必盲目跟风,但也不应视若无睹。明星帅哥美女开路,浪漫爱情童话架桥,靠脸蛋和纯真营造的梦幻感来俘获粉丝的代入感;采取边制作边播出形式,故事悬念可以根据观众反应及时调整,以开放性赢得大众的参与感……这些容易看见的成功原因之外,是台前幕后的“欧巴”们对细节的打磨、对制作精良的追求、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对流行文化生产链条的纯熟运作。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努力,才激发了一波一波的“韩流”。

  在中国掀起流行热潮的“欧巴”们,如同经济学家常讲的那条“鲶鱼”。外来竞争激发内在活力,并不是坏事。中国的文化生产者们,只有早日在竞争中扑腾出一幅“好身板”,才不至于每次“韩流”来时,那么多人“打喷嚏”。

  (杨凯,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SN09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人民网:网络空间雾霾初散,但任重道远
  • 人民日报海外版:抗战胜利纪念日,往事并不如烟
  • 环球时报:香港明报前总编被砍须尽快侦破
  • 新京报:潘石屹欲监督别人得先正己
  • 人民日报:知行合一培育道德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