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来:反腐败要从“小”抓起

2014年06月16日07:53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近期,中央反腐力度持续加大,一批“大老虎”落网,大快人心。可以预见,习总书记所说“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还将继续。反腐只是“一阵风”的疑虑已不攻自破。

  我们同时也在反思,官员腐败源于何处?源于何时?贪腐“大佬”何以“边腐边升”。“小恶”之所以成为

  “大恶”,衍生之链之所以延伸,全在于 “小恶”之芽没有被拦截并斩断。

  “小腐不查,大腐难查”,是中式腐败的普遍特征。小腐败常常被忽视或容忍,带病提拔、边升边腐成为一种现象。“零容忍没有成为制度性约束”,“苍蝇”早晚练成“大老虎”,待到“大老虎”被抓被查,涉案复杂,贪腐巨大,政治影响恶劣。“大老虎”涉案人员及行贿受贿盘根错节,政治成本和反腐败成本剧增,成为反腐败困境之一。

  “一把手”成为腐败多发的“重灾区”,原因何在?根源在于其位高权重,失于监督。身边人知情知底,但处于下位,无法监督,更有人还想结成“恩庇关系”,一路攀附升迁,更加不敢监督。有权监督的上位机构,鞭长莫及,不知情,不知底,难以构成日常化的全程监督。腐败网络式的“窝案”、“大案”由此坐大生成。等到一朝事发,“拔出萝卜带出泥”,“大老虎”之庇护下的“小老虎”、“小苍蝇”成串成伙,反腐败难度加大,反腐败链条延伸,成为反腐败的困境之二。

  没有全程监控式的反腐,法治化反腐水平难以提升。十八大后,公共舆论与广大民众越来越多地参与有效反腐,然而民主反腐的氛围还有待形成。国家、舆论与民众反腐败的制度合力需要整合。这是反腐败的困境之三。

  如何走出反腐败的困境,提升反腐败的法治化、民主化水平,这是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制度保证和根本。让国家的反腐败机构权力更大,让舆论跟踪监督,让广大人民负起责来,从制度上保证反腐败从“小”抓起,反腐败从“腐芽”根除,形成国家、舆论与民众共同反腐败的强大合力。用法治化制度安排,构筑反腐败网络,是全过程监督权力,“从小反腐”的基础。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咬笔能致血铅超标”,无知还是冷漠?
  • 石述思:中国人的世界杯
  • 乔磊:中国女性比美国女性还开放?
  • 北青报:官员“痛哭”不能代替决策问责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