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蔚:考场秩序何以系统性“失守”

2014年06月18日02:39  北京青年报 收藏本文

  一个牵涉多个环节的非法产业链上,没有任何人表现出哪怕一丝道德愧疚,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些人道德上的无感乃至麻木。高考已经成为测试社会公平的最敏感的“试纸”,高考考场上出现的任何瑕疵,都可能在公众心中引起最大的不安和不公平感。

  日前,央视曝光了河南、湖北两地不法分子串联作弊,组织、雇用在校大学生为今年高考生“替考”的新闻。(相关报道见A17版)

  报道通过“线人”提供的视频资料证实,多名河南某县考生的家长,通过中间人雇用武汉多家高校的在校学生,赶赴河南为考生替考。组织替考的中间人疑似武汉某高校教师,而替考考场涉及的各方,如考生、家长、枪手、中间人,乃至考场监考老师和县级监考主管,对替考一事均充分知情且有份参与。由此可见,至少在被曝光的河南某县,替考“一条龙”服务的背后,是围绕高考考场秩序而设置的诸多保障系统出现系统性失守。

  高考舞弊并不算新闻,多方串联的集体舞弊案近年来也屡有曝光。此次事件的“新意”在于,由于线人身份特殊,其所拍摄、提供的视频资料极其详实和充分,使我们得以完整窥到这桩集体替考舞弊事件的各个环节,和其中当事各方的行为、作用和心态。而其中最令人不安的,是当事各方的坦然、自信和从容。

  首先,自称某“老师”的替考组织者,对组织替考一事有着充分的把握。在他们对替考枪手的说服动员过程中,对“有钱就能搞定一切”的法则,有着足够的自信。而事后在考场中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他们的把握和自信并非虚言,那些本该维护考场纪律,发现和制止舞弊行为的监考老师们,果然如替考组织者吹嘘的那样,对存在明显破绽的替考者视而不见。虽然视频中并未直接揭示他们被买通的过程,但其间的内幕却不难想象。

  其次,那些受雇替考的在校大学生们,虽然也曾出现小小的担心和纠结,但很快就在数万元酬金的诱惑下轻装上阵。而且,他们所纠结和权衡的,只是被抓的风险与酬金数额之间的风险收益比,却从未提及他们的替考行为给考场纪律和高考公平带来的破坏。从他们在考试中表现出的水平看,他们都是凭着自身努力,通过正当考试进入大学的好学生,可是他们不仅没有对替考行为表现出任何道德愧疚,甚至不曾想到由于他们的行为,可能有多少像他们当年一样努力向学的学生,被挤出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大学。

  “供方”如此,作为“需方”的考生和考生家长,也没有任何人表现出一点愧疚和不安,相反都是从容自信甚至堂而皇之,似乎他们正在操持着的不是一桩违法的勾当,反而是一件理直气壮的正当行为。

  一个牵涉多个环节的非法产业链上,没有任何人表现出哪怕一丝道德愧疚,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些人道德上的无感乃至麻木。而在风险收益比的盘算上,这些违法者似乎也安然无虞——呼之欲出了许多年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至今没有颁布,而作为一份部门规章,现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考场舞弊行为也没有足够的处罚权限和力度。内无自我约束,外无法律惩罚,替考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有人受利益诱惑而积极参与,也就毫不足怪。

  高考已经成为测试社会公平的最敏感的“试纸”,高考考场上出现的任何瑕疵,都可能在公众心中引起最大的不安和不公平感。因此,整饬考场纪律、维护考场秩序和考试公平,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过时的任务。为此,必须尽快颁布国家层面的《国家教育考试法》,使处理类似考场舞弊案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师德教育,让各级学校的教师都知廉耻、守师德,面对考场舞弊等违法现象,做到不纵恶、不失守,也显得格外重要。

  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原标题:考场秩序何以系统性“失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钱江晚报:高铁空车厢供“欣赏”,谁惯的你
  • 环球时报:司法改革不会掉入自由派的语境
  • 人民日报:大声唱国歌,别不好意思
  • 青年时报:给裸官反问“孩子不能出国”权利
  • 环球时报:伊拉克惊现千人大屠杀是美国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