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文艺圈的“传说”害了宁财神?

2014年06月27日07:20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从国际社会到国内,是否文艺圈、娱乐圈吸毒比较普遍? 从国际社会到国内,是否文艺圈、娱乐圈吸毒比较普遍?

  刘  仰

  昨天是国际禁毒日,就在这一天,据“平安北京”报道,著名编剧宁财神因吸食冰毒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拘留。

  报道说,宁财神的吸毒与电影导演张元有关,张元的吸毒、戒毒、复吸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从国际社会到国内,是否文艺圈、娱乐圈吸毒比较普遍?对此,我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不好轻易下结论。但我认为,文艺圈吸毒与某种“传说”有关。从事文艺创作的人往往需要灵感,“传说”认为,吸毒之后进入某种精神幻觉,有助于灵感的产生。这就好比中国古代文人、诗人好喝酒,所谓“斗酒诗百篇”,本质上有类似的地方。然而,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可靠,我认为,面对吸毒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为了所谓灵感,冒这样巨大的风险也不值得。

  近几十年来,毒品在中国的确呈逐步蔓延之势。其中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毒品容易赚大钱。有些人为了追逐暴利,不惜铤而走险贩卖毒品、拉人下水。二是现代生活方式使得部分年轻人容易产生空虚的感觉,毒品似乎成为寻求刺激的一种方式。三是某些人为了推销毒品,编造一些谎言,强调毒品有种种好处,或者宣称偶尔一次不会上瘾等等,使一些年轻人因好奇而误入歧途。第四,西方一些国家近年来不断有人推动“毒品合法化”的运动,让中国社会某些亲近西方文化的人对此放松了警惕。

  从制造、贩卖毒品来说,由于其暴利和非法,几乎所有制造、贩卖毒品的团伙都成为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稳定。对于吸食毒品者来说,一旦染上毒瘾,轻者倾家荡产,重者如行尸走肉,成为废人或死人。即便西方国家多年来的确有“毒品合法化”的呼声,那更多只是对已经染上毒瘾者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并不能改变瘾君子们被社会彻底边缘化的命运。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饱受毒品的摧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苦难史、灾难史的起源,中国社会和民众对毒品有着全世界最深刻的切肤之痛。“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应成全中国的普遍生活态度。文艺界、娱乐界人士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拒绝毒品问题上更应该为社会做出表率。▲(作者是北京知名学者)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农村学生替领导孩子高考”的可叹与可悲
  • 环球时报:恶搞中国使馆路名是小人之举
  • 环球时报:国企65亿投民生,不少!
  • 人民日报:诸葛亮“就业”为何不投曹操
  • 京华时报:杨六斤变宠儿,好一出人间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