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山:高官“越狱”追问高墙内的特权通道

他们在位时贪腐,就连落马进了监狱,还可以继续耍特权,让人情何以堪? 他们在位时贪腐,就连落马进了监狱,还可以继续耍特权,让人情何以堪?

  敬一山(媒体评论员)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已发现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线索188件,已建议将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247名罪犯收监执行,其中副厅级以上职务犯罪罪犯18人。

  通过保外就医等手段,一些原本应在监狱接受惩罚的犯人,在监狱外过着堪比自由人的逍遥生活,类似故事在现实中并不鲜见。可以发现,这些成功“越狱”的故事主角,被判刑前往往都是权钱阶层。

  这也是18名副厅级以上罪犯被收监,极为刺激眼球的原因所在,他们在位时的贪腐,触发民众的公平焦虑;就连落马进了监狱,都不能“泯然众人矣”,还可以继续耍特权,让人情何以堪?

  所以,监狱高墙内的腐败,某种程度上说,是在“最后一公里”弱化了反腐的成效。尤其是对那些“大老虎”而言,能查明他们的腐败并依法追究已属不易,但他们竟能轻松“越狱”,前期诸般反腐努力岂不功亏一篑?当然,值得欣慰的是,对类似“越狱”现象,从制度到行动都已开始诉诸亡羊补牢的努力。

  今年2月,中央政法委公布了《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剑指高墙内的腐败;而如今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三类罪犯”刑罚变更执行情况重点监督,也是找准了“目标人群”,18名原高官被收监即为专项检察活动的一大成效。

  但对任何贪腐行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治标治本。从简短的新闻中,我们看到对18名副厅级以上人员收监的理由是,“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消失”。从这简短的信息中,其实很难推断此前的监外执行,到底是不是违法,背后有没有腐败。只是从常理来看,类似“越狱”现象,往往都少不了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等。

  还记得去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就痛斥某地原副市长林某因受贿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但在审理期间就花了不到10万元办好“保外就医”,一天牢没坐。这种还没进高墙即已成功“越狱”的,或许是个极端案例,但也揭示了“越狱”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提钱出狱”。

  最高检之所以将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列为重点监督对象,自然也是这三类罪犯普遍经济条件好、社会关系多,“越狱”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但正如行贿受贿案件,不能单单立足于查有条件行贿者一样,要遏制通过监外执行等达成“越狱”的现象,除了瞄准三类罪犯外,重点打击高墙中的“内鬼”无疑更加重要。

  在集中检察下,18名原高官监外执行条件突然就“消失”了,如果没有这次检察呢,如果这次检察的风头过去了呢?只有让那些为罪犯开“后门”者得到惩处,只有让高墙内的一切更加透明,才可能真正堵上监狱里的“特权通道”。

(原标题:高官“越狱”追问高墙内的“特权通道”)

(编辑:SN090)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曹林: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失败
  • 环球时报:搞“七一大游行”不符合香港利益
  • 新华社: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
  • 徐才厚被查处事件媒体评论汇总
  • 京华时报:官员以身试水的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