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怕苦怕累的士兵就应清退

2014年07月16日07:25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公方彬

  “湖南邵阳13名青年入伍后怕苦怕累被部队退兵”的新闻,成了昨日网络热点之一。一次、一地退兵达13人虽属个案也较为少见,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至少折射出两点。

  首先是事件中透射出当下中国社会一个深层问题——单个青年怕苦怕累并不奇怪,亦不可怕,怕的是一代青年出现价值观蜕变。中国正处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之中,如此伟大目标必须有全民族的艰苦投入,否则永远是梦而非实。以往有人担忧中国“未富先老”,这一事件未必不会引出另一个担忧——“未富先衰”,也就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和精神过早衰减。如果我们尚未进入现代化就丢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必迟滞民族的跃升。

  其次是中国周边安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出现“退兵新闻”,注定触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因吃不了部队的苦而当了逃兵或被退兵,早已有之,这次让一些人“吃惊”与时代背景有关。在东海、南海,中国都需要维护国家利益,一定意义上是战争如箭在弦。一旦发生战争,就不是吃苦受累的问题,而是流血献身,不能吃苦,何言流血?正是用兵之时,如果有怕苦怕累的士兵,应该尽早清退,免得成为“后患”。

  几年前台湾媒体就针对台湾士兵体质下降,担忧“草莓兵”无法与大陆士兵对抗。那么,我军正在形成的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士兵队伍,能不能承受部队艰苦生活的考验,进而能不能勇敢地走上战场,一定是值得全民深思大问题。

  问题已经存在,唯有正视并寻求改善之策,方属科学态度。第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以此化解退兵事件中反映出的价值观层面的矛盾和问题。

  第二,帮助当代青年作出理性选择。当兵入伍,应该是一个理性且有心理准备的选择。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军队正常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但相对艰苦却是永远不变的,履行使命任务过程中,甚至需要流血牺牲也是应有之义。社会所有成员都有法律赋予的紧急避险权,唯有军人没有,只要军令下达,即使前面是死亡,也必须扑向死亡,这在世界各国军队中是通律。不要以为和平时期当兵就可以放松训练,在军营里舒服度日。

  第三,增强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及其社会道德评价软约束,避免更多类似问题的发生。每个人涉及国家意志和社会责任的选择是不能随意的,许多情况下要被强制。这一点在法制意识浓厚的社会不成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却是非更多努力而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赢得战争,必须依靠广大官兵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精神奠基于两个要素,一是信仰信念和价值观,另一个是法律的强制力,后者尤其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否则注定要品尝苦果。▲(作者是国防大学教授)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士兵 价值观 中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曹林:当新闻学院院长是需要资格的
  • 钱江晚报:一瓶高价矿泉水穿了谁的帮
  • 高价矿泉水让日历讲稿穿帮,书记该怨谁?
  • 环球时报:处理违法外国人别怕麻烦
  • 环球时报:中高考加分机制应不应该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