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苍蝇式”腐败为何能披上人情外衣

2014年07月13日11:58  中国青年报 收藏本文
“苍蝇式”腐败为何能披上“人情”外衣 “苍蝇式”腐败为何能披上“人情”外衣

  清晰的设置,简单的页面,一个看似极为普通的官方网站,但这里每一次释放出的重要消息都足以让舆论震动。这个平台,就是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近来,不断有高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和“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传出,也不断有人在这里被宣布“开除党籍”、“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在很多人眼里,这里是“大老虎”、“老老虎”、“小老虎”的政治终结地,也是反腐风云激荡的“舆论风暴眼”。

    但没有引起更多注意的是,这里也是“打苍蝇”的地方。虽然不像“老虎”落马的消息引人注目,“灭蝇”行动却一直悄然进行。一般而言,官员落马消息在“案件查处”专栏出现,而“打苍蝇”大多在“党风政风”专栏。比如,对于中央巡视组在巡视中提到的“苍蝇式”腐败,这个网站在7月上旬集中发布海南、重庆、贵州等地的反腐举措,基本指向了“升学宴”、“人情宴”。

  “苍蝇式”腐败之所以难打,不在于隐蔽性强,事实上,“老虎”腐败在幕后,“苍蝇”腐败就在眼前。最重要的是,“苍蝇式”腐败与社会习俗、人情交往、民间规则交织在一起,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眼下,高考过后,正是录取时节,各种“升学宴”在农村普遍进行。寒门学子,多年苦读,眼看着即将迈入大学的校门,到远方,进城市,交学费,过生活,都需要财力支持。尤其对于家境贫寒者来说,通过举办宴席,宴请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既是喜庆,也是筹措学费、生活费的机会。

  在民间社会,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生日祝寿,很多地方都有举办宴席的风俗,平时,家家户户都要“随礼”,等到自家碰到事情,就到了“收获的时刻”,收到的“礼”不仅有自家过去付出的“人情”,也有更多的“喜气”和“祝福”在里面。媒体舆论曾经多次抨击这种“陋习”,并以基层农村的农民负担过重为由,大声疾呼“人情猛于虎”,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收效甚微。各种宴席依然如故,年年如是。

  基层干部也是人,也生活在百姓中间,很难在内心和行为上“免俗”。因而,家里碰到大事小情,既然过去自家也随过不少礼,当然希望找机会“收回来”。办宴席就成为“挡不住的诱惑”。大庭广众之下,打着“人情”的名义,手中掌握权力的基层官员大办宴席,实际上却有利用权力公开敛财的嫌疑,社会观感不佳,饱受舆论诟病。官方对此也态度鲜明,不光要求事前申报、事后严查,一旦发现有“大办”和“敛财”嫌疑,不光要责令当事官员退还礼金,还要进行严厉处分。

  即便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查严办,还是有基层干部采用“下有对策”的策略和侥幸心理,“偷着办”、“悄悄办”、“分批办”。来自海南省纪委的消息说,“在‘升学宴’高峰到来之前”,海南省儋州市下发《关于重申严禁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升学宴的通知》,并“开展签订不操办子女‘升学宴’承诺书活动”,并通过手机短信对家有子女升学的官员进行“温馨提醒”,希望遵守廉洁自律规定。而在重庆市南川区,纪委还组成明察暗访组到各高档酒店开展专项检查。据说,“查了10多家酒店”,没有发现问题。

  办酒席、用公车、公款吃喝、超标办公、收礼品、送红包,这些腐败行为看似“小事”,但群众怨言多、意见大。所以,“老虎”和“苍蝇”的危害不在于职务高低,“小官”也可以“大腐”,而在于强化监督,将腐化、腐败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如此看来,有必要让“苍蝇式”腐败脱去“人情”的外衣。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打老虎 苍蝇 反腐 中纪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东平性侵案,警方为何有口难辩?
  • 羊城晚报:郭美美的背后还有多少故事?
  • 羊城晚报:金色大厅“朝圣”路涌动腐败和荒诞
  • @中青报曹林:写错领导名字的政治后果
  • 环球时报:民进党不要心存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