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指:教师公然索礼,家长整个人都不好了

2014年09月14日13:27  南方都市报 收藏本文

  马年中秋、教师节虽已远去,送礼的话题依然未绝。其中,两类声音最为突出———一乃反腐利剑高悬,纪委三令五申不许搞“节日腐败”,二是与之相对,不少普通员工疾呼,反腐别把“应有的福利”反掉了。这些声音要说也都稀松平常,毕竟节日除了“礼尚往来”,到底还剩下多少内涵,早就为世人所非议。

    所以,没人会诧异教师成为送礼对象,除非他们公然索礼。据黑龙江电视台报道,依兰县高中某班主任就因学生在教师节没给老师们买礼物,训了学生一节课。在录音中,老师不时骂学生王八犊子、废物、不是东西,学生随后只能凑了400元补上礼物。无独有偶,据《现代快报》报道,无锡一名中学老师相比前者略微克制,其在家长群发出一张礼品袋照片并宣称,“一个教师教两个班,一对比,大家懂的。”

  一句“大家懂的”道出万千滋味,家长肚里恐怕早就敲起了鼓。是啊,即便从后续报道看,两位教师受到了处罚,大概也不能平息他们内心的波动———如果不换老师,孩子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而就算换人,前任教师索礼竟被曝光,面对这么会“来事”的家长和学生,下任会不会抛除戒备全心投入,料也难说。而教师的权力有多大?一位教师曾直言,“一个孩子对自己打招呼,只要三次当没听见,我就可以让他自闭”。

  这些教师的堕落不免令人感慨,“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吟诵仿佛还在昨天,转眼部分教师就忘掉了世人的称誉,不再将其作为从业的最高目标,可叹这个物质的世界再也难觅净土。话说回来,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当下,伟大意义的消解并非仅仅发生在教育业,因而独独苛求教师为道德的整体滑坡埋单,可能并不公平。这大概正是一些教师说服自己更为务实的原因———不收礼,拿什么送人呢。

  索礼的教师理应受到谴责,因为他们不仅损害了教育事业上千年来积攒的声誉,更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极易误导下一代,让他们以为感情一定要借助物质来表达。除此之外,世人或许也要反思,我们是否有能力摆脱这样一个世界,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因为人们长期对这种行为方式的信任和盲从,在屡屡谋求行个方便的同时,也在公共生活的更大层面,令自身和群体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境地。

  当然,对很大一部分家长而言,我相信上述两个案例更大的意义其实是警示———或许下次给老师送礼该早点盘算。这终归是家长们的自由,只是行动前或许还得准备一下,怎么跟孩子解释这事儿。毕竟若遇到挑剔的教师,礼物没准不合他意,而遇到坚持原则者,送不出去礼就糗大了。这些都得给孩子一个说法。

  □小指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教师 索礼 骂学生 家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老人变坏、坏人变老”之说很荒唐
  • 新京报:教师骂脏话向学生索礼,理当开除
  • 新京报:“民警理发”真的需要招标吗
  • 新京报:“方便面优于包子”有利益代言之嫌
  • 京华时报:湘潭产妇死亡事件如何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