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笔者认为,此次降低利率至少有下列四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利于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
二是利于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三是为“一带一路”投资提供低成本资金。“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国家战略将助力中国走出去,为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一带一路”在前期主要是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港口、铁路、公路、能源通道等,这些长期项目需要低成本资金,同时,低成本资金也是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设立及持续运营的重要条件。
四是有利于主动解决经济与金融风险。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尽管我国经济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阔,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降低利率有利于主动化解经济与金融风险,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显而易见,降低利率对目前中国经济来说,确为实质重大利好,尤其对于资本市场的利好更是不可估量,而且,利率仍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和可能。
但是,降低利率不是包治企业百病的万能药。下一步,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将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难题:坚决停止回报过低、没有回报、资本金虚拟化、信用无保障的无效投资;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贷款;对资不抵债及产能严重过剩及资源与环境软约束企业实施破产重组,逐渐停止“刚性兑付”,以便化大风险为小风险、图难于易,释放风险,舍卒保车;盘活由于粗放的增长模式造成的僵化的资产存量(如虚拟的开发区)等等。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要灵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各个方面的支持。▲(作者是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博士生导师)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