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岩:《朝日》倒了,安倍岂不逆天?

2014年11月22日10: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收藏本文

  要让一家知名媒体信誉扫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不断指责其报道失误,在专业素养上令其蒙羞。指责的人若手揽大权,则会让杀伤力增加数倍。

  很显然,安倍是熟谙这种做法的。11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在接受采访时称,慰安妇的问题纯属媒体误报,应该恢复日本声誉。这个媒体,指的就是《朝日新闻》。

  《朝日新闻》曾在1992年根据吉田清司的证言,做出《随军慰安妇报道》,后来《朝日新闻》断定吉田的证言不可信,所以决定撤回报道。

  如若普通事件,《朝日》承认过去“误报”了,公开发表个声明,此事也就作罢,掀不起什么涟漪。但若此事涉及历史性事件,且在目前的外交争端中有着证据作用,那就不能称其为一般的问题。

  安倍接连向《朝日》发难,无非是遵循这样的逻辑:有关慰安妇的报道原来是可资中韩利用的证据,那如今,这个证据已被证伪,那么慰安妇问题的存在就是一个伪命题。显然,安倍妄图从报道的源头来否定日本强征慰安妇的不光彩历史,从而达到为历史翻案,为罪责推脱的目的。

  若是“孤证”,安倍毫无疑问会达到险恶的目的。然而大量的历史文件和证人证言都清楚地证实,慰安妇问题是不容抹杀的事实,连日本的盟友美国也在国会通过相应决议谴责这一反人类罪行。至今,美国已在多处安放了慰安妇塑像就是一个例证。

  安倍明知此路不通而执意为之,目的显然不全在此。对《朝日新闻》关于慰安妇报道失误的不断指责,安倍想要达到的现实目的是令其屈服。

  战后的日本媒体界、言论界一直呈现左右两派对立的格局。《读卖》和《产经》在政治立场上都亲近自民党和安倍政权,而《朝日》是左派知识分子的根据地,被誉为日本的“良心”,起着监督公权力的作用。就连把《朝日》视作竞争对手的《读卖》和《产经》,对《朝日》也是礼让三分。

  安倍上台后,深知宣传的作用,在继续维持与《读卖》和《产经》关系的同时,也通过左右NHK的拨款权和人事任命权,迅速地把它改造成传播右翼言论的私器,在推行右倾政策的同时,也及时地调控着国家舆论的方向。在日本政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掌握了NHK,谁就掌握了国家舆论动向”。就连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都被轻松拿下,安倍自然信心膨胀,想一举把《朝日》“收编”,奈何《朝日》并不配合,时不时地对首相的政策加以批判。

  安倍首相和《朝日》十多年来一直在各种问题上“论战”不断,矛盾日深。安倍对《朝日》的不断指责,无疑给了《朝日》的软肋——自尊——最为致命的一击。因为《朝日》有着一种自负:它的报道是最准确的、最具批判性的,也是最深思熟虑的。

  9月11日,《朝日》管理层在总部罕见地举行记者会,为误报一事鞠躬道歉。资深媒体人野岛刚在一篇文章中直言,战后媒体史上,《朝日新闻》被打败了,这意味着日本战后的媒体界、言论界左右两派对立的格局中,从过去“左派占优”的状况变成了“右派占优势”的局面。

  毫无疑问,安倍胜了这场针对媒体的战役。然而,这也引发世人的忧虑,没有了媒体对公权力批判,安倍岂不更加肆无忌惮?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朝日新闻 慰安妇 安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联合国提议“审判金正恩”是荒唐的
  • 今评媒:将军府主人谷俊山的官场之道
  • 解放日报:打小偷为什么不可以
  • 人民日报:退学北大上技校勇气背后的追问
  • 复查呼格吉勒图案负责人:公检法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