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当媒体、社会舆论习惯用“某某后”去标指一个特定年龄群体,并尝试给这个群体提供一个总体性评价的时候,我们需要格外谨慎从而防止这样的总体性评价沦为了片面化、简单化的标签。
以被社会各界热衷炒作的“90后”为例,一方面,不能以不严谨的“研究”之名简单武断地给90后片面定性、乱扣帽子;另一方面,社会舆论需理性看待90后作为一个内部高度分化群体的社会事实以及个体化兴起的社会特征。
其一,90后确实代表了一个特定群体,但对这个群体严谨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还有欠缺。当下一些流传于网络和媒介中的90后研究报告,总体来讲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研究误区和困局。以百度《90后洞察报告》为例,其研究样本仅仅局限于部分在网络上活跃的90后网民,采取网络调查方法(且不论其问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非诱导性”和“可检验性”),进而推导得出90后是“网络原住民”(由所谓的90后调研样本平均网龄7.53年、日均上网时长11.45小时、每人平均关注24个吧推导出)“宅”“游戏控”“吃货”等结论,事实上这显然仅是喜好百度产品的部分活跃90后特征而已,以此总体标签化90后,难免以偏概全,让人难以信服。
其二,定义90后需要明确研究的两大特征,即:“横向群体特征”和“纵向代际特征”,前者主要是在当下这一静态时间截面中,发现作为青少年的90后区别于其他同时代年龄群体(中年、老年、幼童)所特有的特征模式;后者主要是在历史这一动态时间链条中去观察90后与其他80后、70后等年龄群体相互异同的特征模式,这是一种长期性的追踪式历时研究。但当前公众对90后的标签化认定并没有经过上述研究,从而导致90后研究存在误区:如在不考虑90后尚有年龄红利,80后已需独立承担“养家糊口”等具体现实压力情况下,对比进而得出90后更“愿意跳槽”、更会“打破科层化的权威结构”等等并非真实严谨的结论。
其三,90后是一个内部高度分化的群体,标签式的总体定性最好让位于分层意义上的微观性确认。90后承接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最大的特点在于个体化的兴起,个体化兴起的结果是群体的碎片化。如果说80后内部还因社会不发达不能主动选择,而只能接受具有相似性的资源供给,继而形成部分群体认同共识的话,那么90后内部从一开始就在资源多元化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解构了群体共识存在的可能性。因此,90后内部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文化圈子、身份认同表现出高度的差异化与成层化,所以且勿用90后内部某一特定易被舆论捕获的小群体特征,去总体标榜早已高度分散化了的90后群体。▲(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
文章关键词: 90后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