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森:每个网民都可能成泄密者

2014年11月28日07:35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许  森

  本周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这是中国第一次国家级的网络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事关、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像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直接把“大数据战略”形容为“未来的新石油”。在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上,美国领先新兴国家至少20年。

  大数据时代,国家的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因为,个人难以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大型公司和国家利益集团是主体。另一方面,从大数据中提取个人敏感信息可能连本人都不完全熟知。美国电影《国家公敌》中有个情节,就是网民信息被人完全操控,这样的场面竟成了现实。我们在网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美国情报部门看在眼里,记载“芯”上。有关专家说:大数据像一辆巨大的推土机,瓦解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信息保护。

  过去很多网民一直认为网络安全是国家的事,与己无关,有一种“网络丛林”心理,认为别人看不到自己,其实是自欺欺人。大数据时代微信知道你在干啥,百度知道你在想啥。今后,中国的网络安全从顶层战略设计,再到每个网民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培育,必须全面推进。

  西方国家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在这个世界上,间谍活动没有一分钟停止过。他们不见得是“007”一样的身手矫健,很有可能就是身边的普通人,或是躲在电脑屏幕后面的信息搜集者。我国历来都是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间谍活动的目标国。每个网民都可能成为他们拉拢、攻击的目标。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教育,民众的安全意识也跟不上,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时不小心就可能被外国间谍利用。一些境外间谍会通过“激将”的方式,不断从各大论坛、军事网站以及网络聊天中刺探情报。如,在网上发布的“某某部队不堪一击”、“某型装备性能较差”的网帖背后,可能就有间谍希望引诱知情网友发帖回击中发现部队真实情况和装备性能,这正好中了他们的奸计。

  西亚北非动荡的教训警示我们,媒体就是战场,网络就是发动机。特别是在微博这个新兴媒体上,一些大V以其庞大的粉丝群,呼风唤雨,甚至制造了很多网络谣言。事实告诉人们,网络上同样没有“普世”。▲(作者是国防大学科研部编研部部长)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网络安全 泄密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环球时报:泥腿子花千芳值得“高端写手”们尊重
  • 环球时报:有人刻意热捧“新清明上河图”
  • 人民日报:美国的不公正案例很多
  • 今评媒:女官员的通奸对象都是谁?
  • 环球时报:美比中国不怕乱,真自信还是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