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不要过度阐释纪委网站的评论

2015年06月03日07:51  晶报 收藏本文
一直有人猜测反腐败是否到“节点”了,是否要放缓节奏了? 一直有人猜测反腐败是否到“节点”了,是否要放缓节奏了?

  曹林

  近日,中纪委官网头条刊发的一篇名为《突出执纪特色》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反腐败是把双刃剑,打的是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疼的是组织,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对每个违纪违法干部的惩处,给他本人带来的损害远没有对党组织的损害大。”有媒体注意到,“反腐败是把双刃剑”,这还是中纪委第一次这么说。在此之前,中纪委的说法一般都是“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从“永远在路上”到“反腐败是把双刃剑”,有人便猜测,这是中纪委在释放信号,反腐的节点到了。近来“打虎”的节奏似乎在放缓,不像此前那样隔几天就有老虎落马,一直有人猜测反腐败是否到“节点”了,是否要放缓节奏了?——种种猜测之下,权威媒体还专门发文驳斥了这种观点,称:看似“低调”的中纪委其实一点都没闲着,综合梳理近期的信息,在经过两年多轰轰烈烈地“拍蝇打虎”后,中央反腐正进入新的阶段: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一人一事,而是着手布更大的局。

  强势的反腐,也使中纪委官网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网站,人们不仅从这些网站及时获取贪官落马信息,还能看到纪委的态度——中纪委网站越来越重视评论的舆论引导和政治传播作用,借助评论阐释政策、法规和纪律,传递纪委对反腐和从严治官的态度。舆论当然应该重视这种权威声音,但不必过度阐释,现在一大问题就是很容易过度阐释这些评论,故弄玄虚地分析文章某个字句背后的“信号”,作出误导舆论的分析。

  比如动不动就根据一两篇文章一两句话判断“是不是反腐败出现拐点了”,或者猜测反腐败的决心是不是动摇了,是不是准备收兵了?其实中央在反腐败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一直在强调以猛药去疴决心反腐到底,各种讲话和表态中都不断强调“零容忍”,这是最直接的、最大的信号,不用怀疑这种坚定的反腐决心。中国政治早走入法治化、透明化、现代化的轨道,在反腐败这种重大问题上有明确、稳定、看得见的方向,不会通过“放小道消息”让人猜的方式去改变“风向”,更不至于在反腐败还没有取得根本胜利的时候就“放缓”,就出现“节点”。

  “双刃剑”是我们常用的词汇,这篇文章所谈到的“反腐败是把双刃剑”,并非像我们平常所言是谈反腐败的另一面,不是说“反腐败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而是想纠正过去一些纪检干部只重视办大案、不重视执纪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文章写道:“过去有种倾向,纪委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攒着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不少,但对‘小问题’视而不见,总是先等等、再看看,‘养大了’再办”;“‘老虎’怎么长大的?实践证明,就是一路腐败、一路带病提拔过来的”。显然,从文章语境来看,“双刃剑”主要的意思是:发现官员有小问题时就应该去办,而不能等到出大问题了才办,那样会产生很多危害。完全不是谈反腐败之刃的“另一面”。

  还有上一次中纪委官网另外一篇文章,一些媒体只抓住了文章中这一句话:在反腐败问题上,只靠中央抓,那能抓得过来吗?——由此阐释纪委都觉得“无奈无力”了,传递了一种消极的情绪,好像反腐者很灰心了。其实那篇文章主要是鞭策地方纪委要给力,那篇文章提到: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很多都是发生在担任下级一把手期间;有的省已查处的领导干部中,半数以上属于带病提拔,有的一把手甚至带病在岗10年、20年,屡被提拔。如果省区市党委不作为,不把腐败遏制在基层,让有问题的人逐级提拔,最后就会把问题全部推给中央。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纪委 反腐败 中纪委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扬子晚报:“刺激公众仇官情绪”之说依据何来
  • 新京报:发现有人拍裸照,故宫就应果断报警
  • 北京晨报:“朝阳群众”可多些复制
  • 钱江晚报:救援还在进行,不要人为添堵
  • 环球时报:省报官微不是沉船救援的调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