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西方主流新闻机构质疑中国二季度GDP增长7.0%数据的真实性,并且怀疑中国国家统计局故意“造假账”,目的是为了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它们的理由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二季度和一季度的增长率完全一样,都是7.0%。而中国今年的增长目标又是7%,“这太巧了”。
因为“巧”而质疑中国“造假账”,这一逻辑太不严谨,简直可以称之为轻佻。而且直接指着中国的鼻子表达对这一数据的不悦,都不掩饰很希望中国的经济增长更低些,西方大媒体的这种表现让人失望。
统计中国的经济数据是一项挑战性蛮大的工作,做到十分精准的确挺难的,一些西方人士如果对中国的统计方法存有争议,也不奇怪。但中国的统计是连续性的,方法之争并不影响中方数据的权威性。
让国家统计局的数字“配合”政府的工作,这样的诱惑恐怕从来都存在。同样的诱惑存在于世界各地。然而中国在中央层面早就战胜了这种诱惑,国家统计局如实、客观开展工作已经由《统计法》做出保障,任何人指使统计局造假,或者统计局为迎合权力的意愿故意制造虚假数字,都是犯罪行为。
外界一些人以为中国政府有影响国家统计局工作的强烈愿望,并且能够很轻易地施加这种影响,这是对中国政府内部运行实际情形的误解。
此外,虽说中国GDP增速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但现在不能说是整个经济形势最困难的时候。一是因为增速的降幅已经缩得很小,企稳回暖的迹象已经出现。二是社会和舆论已经适应了当前的GDP增速水平,对更低一些的增速,比如说六点几个百分点也是能够承受的。一个低于7.0%的数据和一个为了7.0%的造假行为,后者的社会风险现在要明显大得多,中国没有承担这种风险的动机。
国家统计局这些年公布过无数对当时中国“理想的”或者“不理想的”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所处的政治环境一直差不多,如果说现在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反腐败增加了所有官员的责任意识,只要做了坏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断言今天国家统计局比在这之前更容易走向数据造假,这种结论是缺乏基础的。
给“巧合的数字”扣“造假”的帽子,这是很不专业的质疑,其所对应的水平几乎同网络愤青无异。“国家说7%,统计局出来的就是7.0%”,这多像互联网上的牢骚话。国家提出的目标不是7.0%,而是“7%左右”。由于第三第四季度的趋势被预估高于7.0%,这意味着全年的数据很有可能也非7.0%,而是会高于它。
当然,外界因为数据稍有巧合就对中国官方的诚信产生怀疑,这也说明中国官方的公信力不够牢固,它在一些本不该发生诚信质疑的地方仍面临着自证清白的压力。
然而需要指出,西方舆论同中国政府经常在描述中国经济时发生分歧,但回顾这些年的情况,不能不说,西方舆论看错、误读中国经济形势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那些喜欢对中国经济乱下结论,尤其是动不动就怀疑中国经济数据“造假”的西方人士该长些记性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