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被“美化”的《泪》消费了谁

2015年08月07日07:46  北京晨报 收藏本文

  ■多棱镜

  四川凉山四年级彝族女孩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泪》在网上传播后,被网友称为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一日间,各网络平台接到的网友捐款即超过92万。央视报道称,《泪》这篇文章并非木苦依五木写的原文。对于作文事实的真实性,木苦依五木的老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宝石小学支教教师任中昌表示,应该是不会有问题的。(8月6日《新闻晨报》)

  中共凉山州委宣传部发给媒体一份《关于凉山小女孩写“世界上最悲伤作文”情况的调查报告》。该份报告共有5页,其中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网上作文产生的经过是,学生木苦依五木写了篇作文,然后支教老师任中昌看到后自己改写成了作文《泪》,再然后叫木苦依五木照着他的手稿进行了原文抄写。而当事老师则称,第一次看到木苦依五木的作文时,文章写得一塌糊涂,但基本能看懂。于是,他就按照作文的要求,对木苦依五木的作文进行了“重新整理”。不过,任中昌强调,自己并没有对文章的字词语句进行过任何修改。

  网友的质疑,无非是两个层面:一是从文本上来看,言简意赅,大道至简,“朴实”得令人生疑;二是从内容上看,完美规避了政府救济、超生等一切可能引发读者负面联想的信息。真相呢?从去年开始,地方政府已将木苦依五木家的5个孤儿都纳入了孤儿专项基金保护中,对每个孤儿每个月都会发放678元的补助,加起来共有3390元,都由他们的奶奶来代领。

  没有原文,老师修改学生的作文,修改到什么程度,是一桩“悬案”。不过,在此事传播的时候,链条上的传播者,起码有责任将核心要素与可能产生的误读附录上去,而不是等着被委屈的地方部门书面解释,更不能放任消费主义思维在民间慈善领域的肆虐。

  木苦依五木的命运也许会因作文而改变,但更多“木苦依五木”们的命运,却可能因之而更难改变。

  邓海建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作文 消费 孤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警察扣警察,脏话惹的祸?
  • 广州日报:“最悲伤作文”能够感动我们多久
  • 新京报:为什么又是毕节留守儿童死亡
  • 新京报:征收“网络红包税”需审慎考量
  • 环球时报:申奥歌“冰雪舞动”是恶意抄袭之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