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钢笔比一比就可知道“两不像”的大小。刘春/摄
近日,读者谢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抓到了一条“两不像”。并很快把它送到了本报编辑部。会不会又是很有价值的国家保护动物?
墙角发现“两不像”
据记者观察,这“两不像”长约18厘米,状似粗铁丝,通体呈红褐色,体表有优美的 网状纹路,头部和尾部各有一点点白色,头部略鼓,尾部稍尖。看上去既不像蛇又不像蚯蚓。
据谢先生说,7月16日上午9时许,在白云路交通大厦地下室的一个墙角处,他发现了这“两不像”。谢先生开始还以为是机油或什么脏东西,用脚碰了一下,它竟呈“之”字形扭动前行,谢灵机一动,用矿泉水的瓶口对准其爬行方向,再用瓶盖一戳它的尾巴,它就乖乖地进了瓶子里。他用放大镜观察,越看越觉得很像一种小蛇。后来,他看见“两不像”有舌头,倒了点矿泉水进去,“两不像”不但能翘起头来喝水,还有排泄物。于是他决定把它送到《新快报》编辑部,希望记者能搞清这“小怪物”究竟是什么。
可能是“铁线虫”?
当天下午,记者去了广州动物园,但可以鉴定物种的动物交换科刚好没有人,园长特意找了曾是兽医的陈先生为我们鉴定。陈肯定地说,这不是蛇,属蚯蚓科,有可能是“铁线虫”。为了弄清“两不像”的真实“身份”,次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广州动物园动物交换科,接待我们的是何先生,他同样肯定地说这绝不是蛇,而是属普通的蚯蚓类,下雨后泥地里四处可见。不过,何先生建议我们还是去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找专家鉴别。
原来是盲蛇!
7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新港西路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专门研究蚯蚓的李健雄副教授看了“两不像”后说:这是盲蛇,绝对不是蚯蚓。盲蛇无毒,基本上不会长大。见我们将信将疑的样子,李副教授热情地带我们看蚯蚓标本,并告诉我们,蛇有鳞片,而蚯蚓表面是环状的;蛇利用身上的鳞片摩擦前进,不能伸缩,而蚯蚓是伸缩前进的。
记者了解到,盲蛇是我国最小的蛇,网状纹即是它的鳞片,因为身形“纤细”,鳞片不易被肉眼发觉。闹了半天,原来它可不是什么“两不像”,而是一条真真正正的蛇!
小资料
盲蛇(Typhlopsbraminus),爬行纲蛇目。别名:两头蛇、铁线蛇、地鳝。外形似蚯蚓,眼甚小且隐于眼鳞之下。头尾粗相似,判若两头,首尾难分,亦无明显的颈部。口位于腹面,仅上颌骨长有少数牙齿。背面棕灰色或泥灰色,腹面较浅。通身被覆大小一致的圆鳞,环体一周20行。鼻鳞有鳞沟分为两半。体长100毫米-150毫米,尾长2毫米-5毫米。生活于泥土隙或杂乱堆中,晚上或阴雨天外出活动,捕食白蚁及昆虫的卵和幼虫。无毒,对人类有益。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热线记者 张元聪 实习生 陈思璇 魏清莲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
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