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别的族裔作家用英语写作 成了一代大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4:43 青年参考 | |
问:你成为一个英文作家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找一个工作职位(众笑)。其实我的英语底子并不好,报考黑龙江大学英语系是我高考时的最后一个志愿,第一志愿报的是北大哲学系,后来才明白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当年北大哲学系在整个黑龙江省只有一个招生名额。学英语前两年都提不起兴趣,后来才慢慢入门。 到美国读博士,主攻方向是诗歌研究,博士论文是“现代英美诗歌的宇宙化”。拿到学位后想在英语系找教职,就是找不到。看到有些朋友出了两三本诗集,终于在英语系任教了,我就想,那我出它个四五本诗集,总可以找到教诗歌创作的饭碗了吧?(众笑)后来很走运,在200多个申请者当中被艾莫理大学聘雇了,不写作也不行了,得认真教课、出成果,来保住饭碗。 问:你在中国大陆的出身、教育背景,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我出生在军人家庭,军人四海为家,我们家人也跟着到处走。小时候常住在乡下,与乡下孩子一起玩。由于到处走,中国人关于“根”的传统观念在我心中也就淡漠一些。 问:写作选择用英文,放弃了中文,不可惜吗? 答:选择用英语写作有当时的不得已,但是英语是一个强大的语种,有深厚的传统,尤其是不少英语非母语的作家,像康拉德、纳博科夫(康拉德为波兰裔,纳博科夫为俄裔——整理者注)这样的作家,后来改用英语写作,也能成为英语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传统,这在汉语文学中是难以想象的——你能想象一个日本人、法国人用中文写出为中国读者公认的杰出的作品吗?但在英语文学中就可以。许多别的族裔作家用英语写作,成了一代大家。他们做到了,我也应该可以做到。路已经有了,问题是敢不敢走了。 问:人们感觉你在创作、发表和出版的道路上走得很顺,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答:实际上,我接到的退稿多了。刚才说了出版诗集并不顺利,出版小说也经过很多波折。像短篇小说集《好兵》好不容易才被一个现在已经破产的小出版社给出了。后来我寄给海明威奖评委会,因为这个奖不管作者是不是美国公民身份,结果获奖了。但第二本短篇小说集还是问了好多家才在佐治亚州一个小出版公司出版的。 这些个波折其实并不坏,让人锻炼得有了耐心,脸皮厚了。那时候天天收到退稿,我太太便说“吃饭前不看信”,免得影响胃口。(众笑)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