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理医生为你疗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14:18 青年参考 | |
在世界许多地区,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已经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威胁,不仅造成物质损失,还会引起个人明显的心 理痛苦,甚至使受灾害者形成精神与行为障碍。有证据显示,针对整个受灾群体和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于预,能够防止或减轻 灾害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据悉,北京已经成立灾难应急机构,在2月5日北京密云灯会踩踏 事故之后,即有心理医生前往。 让心理医生为你疗伤 本报特约撰稿俞前 “SARS期间,大部分一线医护人员都有心理问题” 吕秋云(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以下简称吕。) 《青年参考》:精神卫生指什么? 吕:精神卫生包括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燥郁症,精神病及一些比较轻的心理障碍,以前来我们医院的,大部分 是精神病,现在有些人觉得自己需要就来了。比如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亚健康人群,像夫妻问题、更年期问题、青少年问题等 。 《青年参考》:心理问题的治疗有没有列入医疗保险? 吕:我们的心理治疗费是卫生局批的,可以报销。 《青年参考》:谁都愿意有人开导有人安慰,心里不舒服就去咨询去治疗,会不会给医疗保险带来新的问题? 吕:能来的还是少数人,真正跨进我们医院还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没什么病的,一般不愿意来。 《青年参考》:怎么会这样? 吕:觉得来我们医院会被人看不起,很多人都是自费来看,不会回去报销,怕别人有看法。比如SARS,我们开展 医护人员心理保健项目,免费为一线医护人员咨询提供药物,但真正来的人不多,特别是医护人员,他们对看精神科、心理医 生,都挺拒绝的。 《青年参考》:医护人员也这样? 吕:据我们调查,SARS期间,大部分一线医护人员都有心理问题,在某个医院,我们发现焦虑、抑郁、有应激障 碍的非常多,但是真正开展这个项目,一些医护人员却很抵触。 《青年参考》:我知道这样一件事,某个大医院有个医护人员,被确诊为神经官能症,在本院住院时,却因心脏病抢 救无效死亡。因为她心脏难受折腾的时候,医生以为她在犯神经官能症,结果耽误了心脏病的抢救。所以我想知道,当被确诊 为精神或神经心理方面有问题之后,医生和护士会不会把他其他病的症状归结为精神或心理方面的问题? 吕:我们现在成立了联络会诊科,北京市也有联络会诊网络,就是要提高这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避免把心理问题 误认为躯体问题,把躯体问题误认为心理问题。实际上很多外地来会诊的疑难病例,疑难反倒疑难在病人的心理问题上。 “政府的关心和关怀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青年参考》:听说这次北京密云灯会踩踏事故心理医生也去了? 吕:对,是安定医院去的人。 《青年参考》:咱们国家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灾难事故进行心理干预的? 吕:第一次是1994年底的克拉玛依特大火灾,那是咱们国家第一次对灾难事故进行心理干预。一个礼堂发生火灾 ,烧死300多人,288个都是孩子。当时,自治区教育局的领导来检查教育口的工作,让中小学的孩子去表演节目,表演 到第二个节目,大灯泡把幕布烤得着起火来,一着火电就断了,结果外面的大卷帘门落下来了,孩子大人关在里面出不来,连 烧带熏,很多人其实都是熏死的,死了300多还伤了100多,这是很严重的一个事故,当时石油部克拉玛依一个医院的书 记,对这方面比较敏感一些,他说是不是请北京的心理专家来帮我们。于是就通过卫生部请我们去帮忙了。 《青年参考》:你们去了多少人? 吕:第一批是我和另外一个医生去的,第二批又去了两个。在那里,我们的工作一是针对死难者家属,他们有很多心 理问题,我们叫居丧反应,二是到医院里对伤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伤者中很多都是孩子,心理反应非常厉害。 有一个9岁的女孩,全班去的人都烧死了,就剩下她一个,她晚上就做梦,梦见同学们都从坟里出来招她,她白天醒 了就拒绝吃饭。刚开始大家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吃饭,我去了以后孩子告诉我她做了一个梦,我们就安慰鼓励她。我们叫危机干 预。这女孩的妈妈也开了煤气要自杀,不吃不喝了好长时间,我们又到她家做工作,进行心理干预,谈了以后她起来吃东西了 ,还表示过段时间一定带女儿到北京去整容,建立了信心。还有一些家属孩子去世,又哭又闹又骂,处于一种精神的兴奋状态 ,我们去了给他们一些安慰,让他们诉说,并用一些药。 《青年参考》:效果很好吗? 吕:不能说很好只能说有效,因为我们没有做对照。但是1998年,张北地震我们的一个教授是做了调查对照的, 两个村子离得很近,受灾较重的村子由于受政府救济较多,创伤后急性和慢性的应激障碍发病率,反倒低于受灾轻的受政府救 济较少的村子,这说明政府的关心和关怀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我们起到了某些行政管理部门起不到的作用” 《青年参考》:您说的应激反应是一种障碍吗? 吕:不是障碍。应激反应有很多是正常的,比如遇到什么事情,看到着火啦,不一定是死难者家属,他目睹了,就受 刺激了,就会有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就是突发事件后人的心理失衡的一种状态,心理干预就是帮助他恢复平衡,恢复到以前的 状态,有些人还能增强在以后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我们国家一般年份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两亿,灾害后70%的人都会有这方面的表现,其中一部分人符合精神 和行为障碍的诊断就是病了,一般的叫急性应激反应,慢性应激反应叫PTSD,它有专门的一组症状,PTSD终生患病率 约80%,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在一般人群中,最容易导致PTSD的创伤性事件是强奸和身体攻击。 美国遇到创伤者发生PTSD的比率为10%~20%,某些创伤更高,如强奸后,为50%。 “9·11”以后,大约800万美国人报告自己因为“9·11”而感到抑郁或焦虑,8个月后,纽约的很多学龄 儿童做噩梦,7%的美国人说他们曾因为“9·11”去找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同样多的人因为恐怖袭击而服用处方药物, 这比袭击事件发生前要高得多。 《青年参考》:你们除了参加克拉玛依大火灾的心理干预工作还参加过什么灾难的心理干预工作? 吕:2002年5月7日的大连空难我们也去了,那次飞机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有与我们有合作关系的公 司职员,公司就请我们去对死难者家属做心理干预工作,另外还有北大山难,登山队死了5个人,我们也曾经到北大去做家属 的心理干预工作。 《青年参考》:现在和国外比起来,我国在这方面差得很远吗? 吕:无论从观念上,医生数量和素质上,都差得很远。心理医生在美国是3个部分,一个是精神科医生,一般都会做 心理治疗,可以开药;还有一部分是心理工作者,是大学心理系的,他们可以做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但是不开药;另一部分就 是社工员,社会工作者这个层次。 《青年参考》:在美国社工员工作也有报酬? 吕:有啊,这是一个职业。香港大学就有社工系,咱们没有,咱们很多这方面的工作由党、政、工、团,还有教师来 做了。 《青年参考》:他们该起到的作用没起到? 吕:他们和心理医生的作用不一样。 《青年参考》:他们不是应该倾听职工的心声吗? 吕:因为他们不是从心理的角度,而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你做的不好他就处分吧,心理医生不是这样。 《青年参考》:我想知道,一个事故出来以后,心理医生起的作用就是让大家接受现实,心态更平和一些,对吗? 吕:对。一个是告诉大家,事故之后人都会有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也有少部分是不正常的,不 正常的就要找心理医生,面对危险或灾难,所有人都会有反应,如震惊、紧张、愤怒、无助和慌乱,还有焦虑,绝大多数人会 逐渐减轻。但是有少数人群会因不能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干预。像受灾重的,死难者家属会有很多反应,就给他居 丧干预,避免以后出现更多的症状,变成慢性的。 《青年参考》:我突然想到,这种心理工作能够让受灾的人心态更平和,会不会削弱他们向政府或有关单位要求自己 赔偿的决心呢? 吕:不会的,我们只是让他们客观冷静一些,比如北大山难,我亲自去的,有些人反应过分激烈,说我儿子还活着, 你们为什么不救啦,我们就告诉他这也是一种反应,让他更为清醒,我们的工作不是像一般老大妈家属委员会那样,只给你安 慰,让你不要哭什么的,我们一方面是评价他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另外也可以让他宣泄,引导他让他哭出来说出来,不要憋在 心里,他发泄出来以后,就会客观一些,同时我们告诉他什么是积极的方式,什么是消极的方式。 《青年参考》:咱们社会现在矛盾激化的情况很多,比如拆迁问题没解决好,就会有人采取极端行为,这当中有些是 属于心理问题,但是起因却经常是有关部门或人员对事情处理不当,那么当这种极端行为被心理医生化解之后,会不会因此掩 盖或隐藏了一些不当的行政行为? 吕:你觉得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吗?比如克拉玛依,我们起到了政府起不到的作用,我们是有病给他治病,告诉他们什 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避免不正常,有些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会延续很长时间的,到现在就我知道的,在克拉玛依还有些人在 回避此事,还是不太正常的。 《青年参考》:那他们会不会不依不饶要求更高的赔偿? 吕:有可能的。 《青年参考》: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吗?比如我就是不把亲人下葬或火化,就要以此要求更高的赔偿? 吕:有可能。但是这种行政上的事情我们心理医生不干预,比如5·7空难,我们心理医生去干预,公司也做得很好 ,公司原来就给员工上了保险,再加上赔偿。公司领导对此很关注,老总专门从美国飞回来和家属一个一个地谈,结果这事很 快就处理完了,死难者家属都很平和,而那些没有进行心理干预的死难者家属,反应就重得多。 《青年参考》:看来公司上层对死难者家属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心理干预。另外,您感觉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 怎样? 吕: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了。 《青年参考》:但是现在一些容易导致过激行为的事情,比如拆迁,比如下岗,当事人在不愿意接受既定方案的时候 ,如果有关部门或人员多说几句话,也许就可以化解矛盾,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很多有权力的人办事简单粗暴,留下许多后患 ,包括现在非常普遍的医患矛盾,上下级矛盾等等,往往都是缺那么几句话,有时路上开车发生矛盾,竟然会酿成杀人案。 吕:所以全社会都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必须弄清楚,任何社会都会有变化,天灾人祸生老病死也都是不可避免 的,因此都会出现应激状态,这时候我们应该明白,应激反应不是病人才有,每个人在遇到事件的时候都会有,这样才能正确 对待。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