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青年参考:隔代而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13:00 青年参考

  马少华

  著名诗人臧克家近日逝世。《中国青年报》和《北京晚报》报道的标题都用“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暗借了臧克 家的名诗《有的人》每天都有人死,但“以诗长生”的人毕竟不多。“他还活着”——这样一种说法不是“打乱”了生死界线 ,而是反映着这样一种事实:因为有了那一首和那些早就名扬天下的诗,这位老人肉身的生死,对于大多数距
离较远,不在亲 朋之属的人们来说,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

  常看到一些著名老人辞世的消息,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触,本以为是早已隔世的人,听到讣告,才知道他活到现在。在 书中偶然看到一些历史名人的生卒年代,也会吃惊地发现:他们其实很晚才死的,我们完全可能在大街上遇见。前一种感触, 没有不敬的意思;后一种感慨,自然有一种莫名的遗憾和怅然。这两种感慨,其实都对应着一个规律:相对于一个人创造、奋 斗,站在舞台中央,直接产生社会影响的生涯来说,人的自然寿命可以很长,大多数人,都会因为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衰歇,社 会活动的减少(以至于无),而从当代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掉,进入“历史记忆”之中。这是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反应,并不包 含价值判断,更不包含历史评价。眼前吸引我们注意和谈论的许多作品、许多人,都不如《有的人》,我们注意和谈论他们, 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新生的,他们正在说话。这是人的注意力规律。

  另一个规律是:人是一代代接续而生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记忆:其中保存着他们最能接受信息时的信息、最富有 感情时的感情、最能爱人时的人。而这些,对于隔代的人可能是封闭的。崔永元是当代名人,但他拍的《电影传奇》却透露了 当代青少年朋友们根本无法进入的一个语境:他少年时代所崇拜的电影中的英雄。为了重温这个少年梦,他利用自己在当代获 得的影响力和资源,让自己把每一个英雄主角都再演了一遍!而这些情感记忆,也只能在与他同代的人们中分享。

  我当了教师后,对此特有感触——因为这个职业恰是要与隔代的人们进行频繁的语言交流和知识交流。经常是这样的 情况:我随口提出一件事、一个人,如数家珍,同学们却一脸茫然。我这时才意识到:他们那时还没出生呢!这样的交流障碍 ,作为一种自然规律,永远存在于隔代而生的人们之间,永远不可能取消,尽管我们坐在一起,好像亲密无间,但是时间把我 们相隔,我们从不同年代获得的经验信息和个人情感,把我们相隔。我知道,如果让后代人承受前代人所有的经验信息,这是 不堪重负的。

  除了那些被选择和评价了的人类公共知识、民族公共知识——这当然包括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之外,人在社会 历史中获得的大多数个人的经验信息、情感信息,一般只能由不同代的人们分别保存了。即使那些伟大的人、伟大的作品、伟 大的知识,与我们“当代人”似乎有同样的距离,但在不同年龄的个人的情感记忆中、个人的经验世界里,他们的分量则完全 不同。从这一点来说,我对“当代人”的概念,总是嫌其笼统了。人们是隔代共处、隔代而生的。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