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生 当心独木桥坍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0日17:33 新民周刊 | |||||||||
BY刘传铭 眼下正是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的血拼之时,据有关方面透露,与前几年相比,报考人数有增无减。虽然近年综合 类大学甚至理工科大学也纷纷设置了艺术类学院,但仍是庙少僧多,人满为患。光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考生就超过了6000 之众,更莫说老牌美院的考生动辄就是五、六万。在这热闹的场面背后,让艺术圈子内的人看到了荒唐和无奈。
艺术类考生每个专业的报名费是100元到120元。粗算一算,每个学校光报名费一项进账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之数。更莫说“正取生”每年的8000至12000元,“议价生”每年20000至25000元的学费。考生人头攒动 之时,正是艺校点钞票之日,教育产业化,此为一大景观。 这些时日,报考艺校的学子们或跨省越市、家长陪同,或名车接送,或地铁、公交辗转趋赴……一时间,由体育馆充 当的临时考场人气甚旺。至于家长亲友为考生活跃在“隐蔽”战线上的找路子、托门子、批条子的战斗更是惊心动魄。对于那 些有幸考中的青年来说,他们或许会以为将来能得到补偿,而对于绝大多数要名落孙山的人来说,这几天无疑会成为人生记忆 中的恶梦。 梁实秋先生说过,自科举以来的考试是“必需的罪恶”。你只要看看那些大多数考生家长那羞涩的口袋,看看他们徘 徊于考场外的背影,那么你会对这些必需的和不必需的“罪恶”作何感想呢?你会对那些行教育之名,不顾校情民情国情而专 盯着青年人腰包的艺校掌门人又作何感想呢? 千军万马之所以要往独木桥上挤,有一部分是真正爱好艺术的好苗子,但也不能排除有些考生的投机心理,他们的基 础学科成绩可怜,而艺术类高校又可以降分录取,于是想提前在高考前搏一记。这一类人是志在大学文凭而并非一定志在艺术 。这样的专业考试和专业教育一开始便承认了投机的合法性,而艺术最最容不得投机了。再说如此扩招、滥招后的师资哪里来 ?设备哪里来?单是想一想国民人口增长的曲线下滑图(现在的适龄考生,恰恰是上世纪我国80年代中期人口生育高峰期的 结果),那么谁敢言这种繁荣不是昙花一现?事实上,据我所知,不少艺校毕业生拿了文凭却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学音乐的去 做音像商店的营销,学雕塑的在装潢材料厂设计石膏线或仿古壁炉,学舞蹈的在夜总会里蹦蹦跳跳也算专业对口的话,至于那 些没有学好艺术,而是学会了艺术家的长头发和怪脾气的青年又将如何为社会服务、为自己谋生呢?早有专家估算,即使中国 的GDP自眼下的1000美元升至10000美元,也消化不了几百万几千万专业的艺术家。大多数学艺的人,只能揣着艺 术类学校的漂亮文凭改行。 我想说的是,艺校毕竟是一所学校而不是饭店,可以说开即开,说关即关,有关方面的决策者也应该把住录取艺术类 考生的门槛,因为文化基础的考试目前还是测定青年素质的可行之举,这至少可以保证艺术类考生和其他接受高等教育青年的 素质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