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童话折射的社会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07:53 青年参考 | |||||||||
当迪斯尼的两部新片《意乱情迷的艾拉(EllaEnchanted)》和《王子与我(Prince&Me)》 在北美热映之时,人们突然发觉,那个饱受虐待,一心等待南瓜车和水晶鞋的辛德瑞拉的童话早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独 立、自信、出身寒门的“灰姑娘”,她们既想要事业,又想要爱情。且听美国网络杂志《Slate》讲述在流转的时光中变 迁的爱情童话。 面目全非的童话
眼下正在北美热映的两部新片《意乱情迷的艾拉(EllaEnchanted)》和《王子与我(Prince& Me)》向大众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女孩,无论她是多么时尚、多么心高气盛或者特立独行,也只有在遇见了她的白 马王子之后,她的生活才称得上完整。这两部新作都是迪斯尼公司以人们耳熟能详的“灰姑娘”的童话为原型的影片,故事讲 述的都是超凡脱俗但在感情上比较被动的姑娘,得到从天而降的白马王子的拯救,从而逃离阴暗的洗碗池并投入幸福怀抱的故 事。不过,这两部影片在部分延续传统“灰姑娘与王子”情节的同时,并未完全沿袭女权主义者以及20世纪60~70年代 评论家们极力抗议的“女人的幸福仅仅在于嫁一个好男人”的观点,而是通过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变迁反映了新的时代背景下 新的社会价值观。 历史上的每一个童话故事都会反映出作家生活的时代、它的价值观、它的困惑、它的理想和它的缺憾。所以,现在我 们不禁要问这样几个问题:传统的情节为什么过时了?关于当下的女性及其婚姻,这些新片持怎样的观点? 在《意乱情迷的艾拉》中,由AnneHathaway扮演的艾拉是一位贫穷却非常美丽的姑娘,她从凶残的继父 母家出逃,并为摆脱她出生时被施的一句魔咒“无止境地服从”,踏上了漫长的征程。(该片的编剧GailCarsonL evine认为迪斯尼的传统灰姑娘的“顺从”是一种“盲从”,并把影片的主人公塑造为与迪斯尼的灰姑娘截然相反、富于 挑战精神的新女性。)在艾拉出逃过程中,她与王国里众口皆碑的王子查尔相遇并双双坠入爱河。而《王子与我》的主人公、 由JuliaStiles饰演的佩姬是一个穷苦的乡村女孩,她做梦都想考上大学并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然而,当她爱上 了丹麦王子艾迪时,她不得不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去医学院继续追寻理想,还是留下来执守真爱? 事业和家庭两难选择 坐在电影院的椅子上观赏一位年轻女子遇到她的白马王子后所发生的改变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影片中,相对于爱 情故事本身更重要的是,艾拉和佩姬成为当代新女性的代表:机敏、自信、富有职业精神。她们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 因男人而受到困扰。比如佩姬,她很清楚交男朋友会让她分心以至于危及其职业理想的实现,所以她不愿在感情上浪费时间。 然而,她们令人倾羡的巾帼之气最终还是淹没在浪漫的恋情和美满的婚姻中。可见,艾拉、佩姬以及她们的“另一半 ”们的故事与之前的灰姑娘系列还是大同小异——主人公最终还是成为顺从的、不露声色的、男人背后的女人。 的确,女人有责任激发男人的自我意识和斗志,并帮助他们提升公众形象。当查尔和艾迪面对王位表现出疑虑和犹豫 时,艾拉和佩姬都对她们的王子进行了言词恳切的劝说和鼓励,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继承王位。在《王子与我》中,多处可见 佩姬对艾迪起到的积极影响(比如,为了迎合艾迪的品位而改变自己过去野性十足的形象);我们可以在片中看到佩姬从一个 独立自主的女孩到围着丈夫团团转的保姆的转变。 从某种角度讲,《意乱情迷的艾拉》和《王子与我》仅仅是两部娱乐片,但其中的俊男美女和浪漫纯情的故事情节都 为影片带来了高额的票房收入。近几年这类“公主故事”已形成了一股势力,其中广为人们所关注的有同样Anne Hathaway主演的《公主日记(PrincessDiaries)系列》和即将面世的《一个灰姑娘的故事 (ACinderellaStory)》。另外,对世界各国的皇室不断升温的关注度也是美国这类影片大获成功的一个原 因;至少,英国皇室那位帅气并且至今单身的威廉王子,极大地调动了一部分年轻女孩对这类影片的兴趣。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电影还表现出一种新型的“女性主义”特质:女人应该有智慧并在经济上自给自足,但被早 期女权主义者激烈反对的“生儿育女及操持家务”的传统角色并没有不加分析地遭到抛弃。从激进的女权主义观点看,与之前 的一些作品相比,这两部并不那么锋芒毕露,甚至可能被指责为一种“倒退”。然而这些影片所演绎的,正是当今社会生活中 现实与幻想的冲突,反映的是文化深层关于女性社会角色问题的矛盾。当我们对“女人必须有知识、有才干”的观点津津乐道 时,不要忘记我们的文化同样在支持“永恒的幸福还是离不了白马王子的到来”这一信条。 灰姑娘追问幸福 我们的“灰姑娘童话”又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呢?1697年,法国作家CharlesPerrault将古老 的灰姑娘传说加工为适合当时法国贵族及资产阶级口味的新版本。在这之前的版本,大部分是让年轻机智的女主人公勇敢主动 地执掌自己的命运;而Perrault把他的灰姑娘写成了一个举止得体、温顺、毫无私心的女性,方方面面都符合典型的 17世纪上层社会女性的标准。1950年,迪斯尼公司把Perrault的这个灰姑娘版本搬上了银幕。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部最初的灰姑娘影片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女性主义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些女性主义作家的创 作中看到对“灰姑娘”的故事加以讽刺。(如AnneSexton的诗作《灰姑娘》中就有了这样的结尾——后来,灰姑娘 和王子永远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像放在博物馆柜子里的两个布娃娃,/永远不会有婴儿尿布和灰尘的烦恼。) 现在十几岁的女孩子是“灰姑娘电影”的忠实观众,她们的母亲大多是读着Sexton的诗长大的。这些母亲们认 为,她们的女儿们可以通过努力得到一切:婚姻、事业、家庭。但她们真的可以得到吗?正如《意乱情迷的艾拉》和《王子与 我》所揭示的一样,当代社会,女人们仍然在充满矛盾的社会期望之间游走:当一个女人遇到了她的梦中情人,她是否可以不 失去原有的社会身份? 我们的社会文化现在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似乎都在鼓励第一夫人们努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维护好自己独立的 身份;然而,与此同时,社会又要求她们在公众面前必须表现出体贴、贤惠的一面。希拉里·克林顿从政界要员到美国女性老 前辈的转变就是很好的例子。与此类似的是美国每年评出的都市性感女性,她们的身上无不闪耀着机智善辩、多才多艺和特立 独行的人格光辉。然而,她们当中又有谁不是梦想着有一个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呢? 但要指出的是,艾拉和佩姬并没有完全放弃她们自己的个性和人生。在打破魔咒的过程中,艾拉救了查尔的命,并成 功地粉碎了查尔邪恶的叔叔企图统治整个王国的阴谋;而佩姬,也做出了上医学院的决定,让艾迪自己料理国事。但最终,这 两个女人还是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她们的丈夫。艾拉成了查尔的妻子。而佩姬,尽管得到了艾迪“一直等到她学有所成再向 她求婚”的承诺,但她终究是渴望嫁给艾迪成为丹麦王后的;很显然,为了跟艾迪在一起,佩姬必须做出一些重大牺牲,这只 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两部电影所虚构的主人公都试图治愈当代女性社会身份的矛盾,但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她们都还没有找到处理矛盾的 最佳方法,这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困惑。但是,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答案:20年后,一定会有灰姑娘的新化身与观众 见面。 很可能,她还会去追求永恒的幸福,但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芹子译自《Slate》)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