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生命活力--读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7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08:36 青年参考 | |||||||||
风尔 大约10年前,萨缪尔森第一版《经济学》中文版在中国刚问世时,曾刮起一股旋风,青年学生差不多人手一册大红 色封面的两卷本《经济学》。而当拿到萨缪尔森最新版的《经济学》时,我颇感吃惊的是已经出到第17版。大致翻了一下, 竟不忍释卷,真的是全新的感觉了。难怪萨缪尔森本人也不无自豪地宣称“已经站到了时代的潮头和经济学的锋刃之上
萨缪尔森的这部《经济学》历经50余年长盛不衰,之所以有如此长久的魅力,是因为其近乎完美的内容。50年来 ,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代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50年来孜孜不倦,高屋建瓴,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 乎完美。每一个经济学流派都得到了清晰的介绍,每一个流派都接受了不偏不倚的公正的评价和比较,这恰是萨氏的过人之处 ,无人能出其右。 鲜明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嵌在骨子里的,是不可模仿的。萨缪尔森通过他这部经典巨著,将其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洞 见、机敏的论辩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气”和“睿智”是其鲜明的风格,这种超凡气质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经济学教科书不曾 具有的。在具体论述上,其“简洁的文句、清晰的解释和精练的图表”一直是那些勇敢的挑战者追求和仿效的典范。 萨缪尔森的书前有一句看似平常却意境迥远的题词:“献给我们的孩子和学生。”萨缪尔森不仅桃李满天下、读者千 百万,而且还是一位6个孩子的慈父和15个子孙的家长。萨缪尔森深感:“若要让‘沉闷的经济学’变成激动人心的学科, 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那么,即使是很一般的经济学图表,也都需要重新加以设计。”萨缪尔森还专门附加了一章“如何读图 ”。为了更恰如其分,他甚至“踏破铁鞋”地采撷了一句很有点鲜见的“中国谚语”,来作为该章的题头格言。在讨论国际贸 易的时候,他又独具匠心地绘制了一幅特别的“世界地图”。在图中,各国的位置行状仍赫然可辨,但版图大小却不再取决于 疆土面积、而是贸易份额!这样的图读起来,怎能不让年轻的学生为之心动和浮想联翩呢? 萨缪尔森早在而立之年就在西方经济学界赢得了盛誉。他在30岁时出版的一项高级研究成果《经济分析基础》,在 25年之后为他带来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使他成为美国经济学家中第一个享此殊荣的人。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