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风景从上至下 从障山峡谷到徽杭古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5:57 外滩画报

  无数人惊艳古徽州钟灵毓秀的山,却不知它隐没在山野石涧之中的水,流淌着不为人知的灵动。

  穿越安徽宣城市绩溪县境内的障山大峡谷、徽杭古道是条鲜为人知的山野之旅。这条线路是由几个户外俱乐部发现的 ,他们在山里徒步丈量峡谷,这样才发现恢宏的百丈岩、深不可测的葫芦潭、碧玉通灵的蝴蝶池,最后走向徽杭古道,通往浙 江……

  蚊子/文 Wanze

  到达绩溪的县城车站,天还没亮。这是一个简陋的车站,不时有野猫在墙头蹿上蹿下。我们借着微弱的灯光,在车站 前的食摊喝了几口粥,等候天明去北村的车。北村在障山脚下,是上山的重要村寨,村子很小。

  从北村上障山的车平时几个小时一班,但因为修路,山路断了,车便没了踪影,山里人进出非常不便。杂货铺的老板 见我们俩是需要搭车的旅行者,示意我们包停在路边的一辆小货车。车只能开到修路的地方,20元。后面的泥泞山路都要步 行,漫长的八个小时山路,对于情绪正昂然的我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障山大峡谷永远不会倦怠的风景

  在狭窄曲折的障山山路上,我们偶然能遇见从山上下来的农民,他们用扁担挑着货物,进出都是徒步。我们的旅行者 身份十分明显,山里人总是友善地笑着打听着我们的来路和去向,毫不吝啬地指路。

  成为景区的障山峡谷这两年设了售票点,但还不正式,如果你向工作人员说明你只是想沿着山路爬山,是不需要买门 票的。障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7%,是联合国生态示范区。春秋时吴越以此分界,秦代设立鄣郡,以山命名。障山大峡谷景区 地理气候特殊,是为数不多的联合国植物基因库之一,拥有43种珍稀名贵物种。

  峡谷在山路下方,是要沿着山脚走的。还没到,叮咚的泉水声已经传来。听上去,像是有人在沙地磨出声响,或是风 吹响一片茂密丛林。我和老万加紧了脚步走完最后一节阶梯,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境地,繁密树丛统统退后。从峡谷上急流而来 的水投入低处,立刻变得缠绵,少了冲流的力量,溪水安静清澈绕着凌乱的石滩前行。到处是被冲刷得滚圆的青石,太阳把它 们照射成刺眼的白色。

  山里人已经铺好了栈道,只有一个方向,没有迷途的可能。我们向上行走,溪水向下奔流,随着山道的弯曲,时而潺 潺,时而激进。虽然没有人,清脆的鸟啼和山泉叮咚组合成天籁之音,驱散着我们的疲惫,这样的风景,这样的徒步,永远不 会倦怠。走走停停,移步换景,每一个转折口几乎都会得到全新的视觉冲击。

  随时随地,我和老万在水边席地而坐,看那些由溪水支流汇集而成的潭水,它们清澈见底,在阳光的折射下,由浅而 深,呈现碧绿的光芒,就像一块块镶嵌在山里的绿松石,绽放着奇光异彩。这样的水,让我们感叹不已,除了高原,已经太难 在江南的山里看见如此层次分明、色泽翠绿的水了。足见这里还不曾被污染。

  山路越来越难走,峡谷也变得愈加狭窄。不知不觉,三个小时以后,我们走到了此次穿越风景绝佳的境地:百丈岩。

  百丈岩,以一块单体巨石而命名,这块巨石宛如伸展到天上去的墙壁,牢不可摧,远处看去,以为是座山,近了才发 现只是一面石头而已。据资料介绍,这块巨石是一亿万年前中生代到新生代一次断裂形成的花岗岩石。关于百丈岩,很多云游 的古人都曾经作诗感叹过此处美景。有人还曾经看到过雨后天晴的百丈岩,自然形成的彩光现象,为了对这面宇内罕见的巨石 增加一点膜拜的心理,当地人称这个现象叫“百丈岩佛光”。

  百丈岩的附近荟萃了这次沿水穿越的许多精髓。由奇石异山和变化多端的水组合而成的丽质之景。说是壮美、宁静、 如画如梦或者入情入景都不为过。再往山上走,便走过了水势最凶猛的地段,随着温和的溪水在脚边潺潺流淌,我们也慢慢和 山里的村庄融为一体,山里的民居并不密集,但是我们所遇沿途讨水的每一户人家都非常热情,有家女主人看我们这么辛苦地 背包上山,甚至还把山里新鲜刚摘的茶叶泡了灌给我。

  村庄最深处的老邵家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绿井,这是深山竹林里的一座小村庄。除了做生意的年轻人,很多山里人都深居简出。虽然这些 年,许多人家都装上了电视和电话,但是与山下的联系依然不畅。

  我和老万投宿在村庄最深处的老邵家。51岁的老邵一辈子都以卖竹为生,屋后的一片竹林都是他家的。儿子扛着竹 子去县城里卖,一根五元钱。就这样,老邵辛辛苦苦地盖起了两层小屋。

  我们在当晚吃到了新鲜的炒嫩笋,喝的是农家自己酿造的百花蜜,住的是二楼的空房间。阳台上布满了笋干,栅栏外 是一片悠远的山脉,散发着清幽的光,而我们也幸运地遇上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无数颗星星争先恐后地挂在黑色天幕下,拥 挤得像随时要掉落下来。

  第二天临走的时候老邵怎么也不肯收我们付的40元钱。“这一点,小意思”,他一直重复。无奈之下,我和老万决 定把随身携带的一个蓝色头灯留给老邵,因为想到山里常常停电,非常不方便。我们教老邵如何使用头灯,如何夹在窗框上, 如何卸换电池。这个51岁的农民兴奋得像个小孩,怎么都觉得受了恩惠,硬是把两大把自家晒的笋干塞进我的包包,送我们 走上徽杭古道的路口。

  徽杭古道山里人的生命线

  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州商人通向杭州和上海的必经要道。我无法想象当这条古道成为当地人赖以生存的道路时,他们 每日来回奔走,无论气候变换,年轮辗转,这一生会在古道上耗去多少的气力和时间,而这样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必须也是 必然——带着棉织品去县城换回粮食和棉花是很多山里人惟一的生存手段,所以古道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成为山里人的生命线。

  下山的路比昨天显然要省力很多,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依然穿梭在树林深处,似乎有无穷无尽的树,不起眼的几户人 家坐落在偶尔遇见的平地上,有着几百年前的名字:上雪堂、下雪堂。也许当年还算是富贵点的人家,即便年月已过,也还透 露着文雅的气息。阳光正好,投影出婆娑的树影在泥地里,我们继续走,走过人家密集的地方,就到了山口,天突然开豁起来 ,山脉向远处延展,草地、田野和碧绿的潭水。泥路已经走完,接下来就到了真正的古道,用石头开凿的板路,今天已经被无 数双鞋子无数个来回打磨得光滑平整,要道却十分艰险,自古以来都以古老和险峻为人所道,太平天国时李世贤称之为天险的 “江南第一关”就设在古道的半途,称瑶瑶岩(海拔424米)。

  狭窄的石路这边是陡峭的山壁,那边就是悬崖,而目光下投,则是一片绵长而美丽的石滩,就算是在错综复杂的山道 ,只要听着水声,沿着水走,就不会迷失。如果实在不能确定,也可以就近看看有没有人在竹林里采笋,倚赖着山里人的淳朴 ,绝对没有迷失方向的可能。

  艰险和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看到那些通体绽放着宝蓝色光芒的小蜥蜴飞快地从你脚边穿过,粉红色的小猪仔在猪 圈里朝着你嗷嗷叫唤,黑底玫瑰色斑的大蝴蝶总是跟随着你的步伐停停飞飞,身体轻盈的小鸟在低空盘绕飞翔,金黄色的油菜 花开得正艳,放学归来的孩子们在石滩上嬉戏玩水……这些偶得又频繁的惊喜是种遥远奇异的感受,艰难已经不足言说。

  古道每隔五里就设置一个凉亭,供过往行人休息,这都是古代一些富贵善人建的公益设施,没想到今天也成为了我们 在此避暑和休憩的惬意之所。

  整个视野里都是绿色,勃发着春天的颜色,让人充满了行走的欲望。因为还在高处,一直可以眺望悠悠白云飘浮的山 峰和炊烟袅袅的小村庄。所有的,映衬在蓝天之下,尽显着朴素自然生活的美好,而石栈则宛若天梯,向远处伸展,回头看走 过的,似乎已藏在云雾之中了,飘渺得不真实。这里的石阶是人们将两米长的花岗岩嵌入石壁而成,共有1400多级,远远 胜过了黄山的八百步云梯。

  穿越古道和前一天的徒步百丈岩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个是奇山异水,乡野风景,充满了移步换景、温存的乐趣;一 个是每一次抬头都能看见巍峨的群山和坐落在平原上的炊烟村庄,每一次低头都能感受到石板路上刻满了的岁月沧桑。不管是 温存还是澎湃,惟一相同的是,这一路,无论何时何地,山与水与人,都组成了一幅绝世的风景。

  随着海拔的降低,我们和眺望下的村庄也渐渐接近,直到完全融合一体。村庄叫渔川,是一个住家紧凑的小村庄,被 茂盛的田野围裹。班驳的墙壁上已经看不到更久远的历史,只是还留着“文革”的痕迹,淡红色的标语依稀可辨,证明着村庄 经历的年代。放学归来的孩子们欢快地在小巷子里戏耍,悠哉游哉的村民则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路口,好奇地打量我们的风尘仆 仆。

  路线安排

  第一天:绩溪县城—北村—百丈岩—绿井老邵家住宿。

  第二天:徽杭古道—渔川古村—上海。

  行

  绩溪县城车站有很多车到上海、江苏、浙江。从上海到绩溪县城,坐火车大约12个小时,硬座票价为58元。

  绩溪有很多开往北村的中巴,票价2.5元,车程四十分钟左右。建议您最好乘早上七点的第一班车前往北村,这样 时间上会比较充裕。

  住

  从北村徒步至绿井,傍晚时分可在山里村民家投宿,当地人很热情好客,不会收住宿费。建议您可以付10——20 元左右,白吃白住总是不好的。

  吃

  农家菜一定要吃。山里有新鲜的笋子和野菜。到了绩溪县城还要尝尝当地的徽菜。县城大道上有家“徽州人家”餐厅 ,很干净,菜也很地道。

  注意:百丈岩门票为48元/位。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