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平板电视重开品牌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15:47 外滩画报

  显像管电视正在稳定而缓慢地退场,液晶和等离子等国产平板电视悄露头角

  外滩记者 李杨/报道

  没听说过的名牌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做了这么多年的代工,生产再多也是‘别人的孩子’,自有品牌才是‘亲生儿子’。”邓繁钧如是说。邓是冠捷( AOC)的行销总监,他曾操盘另一个显示器品牌——美格。

  2004年7月,冠捷科技在上海发布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纯平显示器等多款产品,宣布将跳出 代工模式、重塑自有品牌,向高端电视领域进军。

  虽然这家台湾企业做到了全球显示器第二大(老大是三星),在中国市场,平均每100台显示器有42台出自冠捷 。可惜的是,企业在3C卖场之外几乎没有知名度,远在十名之后。

  原因是:由于多年从事代工业务,冠捷只能把自有品牌当作“备胎”使用,在代工业务“漏气”的时候拎出来救急。 一旦代工业务恢复正常,为了不影响客户的市场销售,只能把备胎再次收起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有品牌毫无前途地在限 制宣传推广、限制销售渠道、限制品种花样的框框里苟活。

  直到有一天,由于某种因素的刺激,代工厂决心“自谋出路”。这就成了新一个版本的台湾品牌故事。身体力行的台 企从雄心勃勃的明基BENQ,到不惜与摩托罗拉撕破脸、打官司的迪比特手机,还有把MIO智能手机和代工的HP摆在一 起卖的神达电子。与此同时,仍有许多台商首鼠两端,斟酌着属于自己的“鱼与熊掌”。

  与它们相比,冠捷的算盘打得有什么不同?它看好消费电子,但是几乎所有的IT、电信巨头都看好消费电子。实力 与他们不在同一档次的冠捷为何敢下决心进入?

  “我们的新产品将在福建、北京和武汉的基地生产。”邓繁钧表态,“消费电子产品不影响显示器业务。今年我们预 期生产2400万台显示器,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8%。”

  至少在目前,冠捷认为自己在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不会和原有的显示器生意冲突,当然也就没什么舍不得;而且这 个市场与显示器领域有相关性,力所能及,成长性高。

  这个吸引众多参与者的新市场就是平板电视。

  背景:平板电视“登基”?

  目前在市场上形成产品的平板电视包括等离子和液晶电视两种。专家认为,对于40英寸以下的电视,液晶技术最为 适合;对于5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等离子更具优势。

  相对于“做不小”的等离子,“做不大”的液晶电视是平板电视里产品线发育得最好的品种,应用的范围也最广。在 轮番的“淘汰”声中,传统的CRT(显象管)电视正在稳定而缓慢地退出市场,包括以低亮度著称的过渡性的CRT背投。

  “电视曾经被认为是‘夕阳行业’,之所以一下子又火起来,主要原因就是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发展的大趋势非常明 确。”行业顾问公司——上兵伐谋的首席分析师刘步尘对记者表示,“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电视,都属于数字电视的成像原 理,大家都看到了平板电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平板电视成长很快,利润空间大。很多IT企业、手机企业包括传统消费电子 企业都试图在平板电视的整体格局没有形成之前介入,分一杯羹。”

  有趣的是,在当前平板电视的全球布局中,液晶和等离子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不是欧美而是东亚。液晶面板生产被称作 “亚洲人的高科技产业”。

  瓶颈:

  日、韩、台垄断核心部件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不但终端品牌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各自具备液晶、等离子面板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的 优势明显。

  中国大陆的彩电企业虽然在技术含量不高的CRT电视领域称霸世界,成为“世界工厂”,但大都没有形成液晶、等 离子面板、核心模块的生产能力,只能从日本、韩国或台湾购买、组装整机和生产个别电路,或者干脆是OEM、ODM的“ 拿来主义”产品。

  中国企业在平板电视领域落后,主要是在开发方面投入比较晚,技术积累有限;另外一方面,液晶、等离子面板生产 线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双密集型投资”,投资一条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线需要20亿美元。

  没有面板就无法生产电视。上游面板企业制约了下游企业的发展。日本、韩国企业供应面板有这样一个原则:首先供 应本企业使用,其次供应本国企业使用,第三是供应欧洲的企业使用,接下来才供应中国企业。所以当市场一旦出现供不应求 的时候,中国企业首当其冲会遭到制约:供应的面板不足,同时价格比较高,还可能收很高的专利费。

  2002年TCL曾经发起了中国电视的“等离子风暴”,当时预言当年等离子电视会达到10万台,实际上根本没 能达到这个量。原因就在于等离子电视面板严重受制于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它不提供就没办法。

  前景:京沪上游企业博弈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在众多的大陆彩电企业中,出现了两张值得关注的“面孔”:一是上广电,另一个是京东方。耐人寻味的是,这两家 获得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上市公司在彩电业的新一轮赛跑中“一下子”冲到了第一方阵,甚至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领先的技术、生产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中,上广电与松下、NEC合作,京东方与韩国现代合作,都具备了面板 生产能力。上广电在2000年10月与日本松下合资2亿5千万美元成立的合资企业已于2002年量产,今年将扩充到年 产24万片等离子面板;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生产线花了近4亿美元,这还是最低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冠捷的品牌战略,图像可能更清晰一点。

  继耗资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之后,京东方于2003年8月斥资10.5亿港币,收购了 香港、新加坡上市公司冠捷科技3.56亿余股,占26.36%股份。由此,京东方成为冠捷最大的股东,京东方的意志可 以不打折扣地贯彻到冠捷身上。冠捷进军平板电视领域,“底气”就来自京东方。

  “京东方的生产线是从现代买的。它控股冠捷的目的很明显:找到一个买它面板的下家,下一步生产整机。”上兵伐 谋顾问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刘步尘认为:“东方冠捷本身就是要进入整机生产,因为冠捷过去是做显示器的。只不过国内企业生 产的液晶面板质量跟国外企业有一定差别。冠捷做液晶电视可以比较自然地过渡,它的生产线也存在朝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 方面转型的问题,需要保证上游的资源供应。”

  中信证券研究咨询部的分析师张兵对记者表示:“京东方的主攻方向就是液晶。”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旗下拥有众 多产业,TFT业务已成为京东方收益的首要来源,对公司的盈利起决定性作用。京东方可从收购的冠捷科技获得1.07亿 元的投资收益,同时因TFT—LCD涨价因素新增2500万美元收益。

  位于亦庄的北京TFT—LCD模块项目于2003年11月开工,京东方随后决定在此建第五代生产线,以生产显 示器用液晶面板和电视用液晶面板。京东方还计划2007年前增加第六代生产线,使其北京基地成为内地最大的液晶面板工 厂。据估计,京东方全部TFT业务所需资金可能高达四五十亿美元,工厂里装的是十足的“烧钱机器”。

  京东方只生产面板,把部分产品以冠捷的品牌投放市场,既可以投石问路、积累在终端市场的经验,又能消化部分产 能、减少产能的周期波动。

  另一个国产面板生产企业上广电在中国彩电企业群落中有点“另类”:它是完全意义的国有企业,机制不如民营企业 灵活;同时有很强的技术含量。在强调质量、产品品质的“平板电视时代”,这个过去的二线品牌开始“翻身”,越来越多地 在上海以外的地区亮相。

  在上广电跟NEC的合作中,TCL也曾参与,但后来退股。上广电今年10月份将上马一条第五代线。广电集团总 裁助理陶钧此前对媒体表示:当前液晶面板降价集中在小尺寸面板,这是由于五代线产品供过于求;但是37英寸以上的液晶 面板价格现在还没有下降的迹象。

  据权威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估计:经历2003年的短暂供给不足后,TFT产业今年会有5%的 产能过剩率,电脑用液晶面板价格会有小幅下降,2005年会有15%的过剩率。到了这个时候,电视用液晶面板价格会有 较剧烈的下降。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十大空气污染最重城市
《十面埋伏》争议
2004范堡罗航空展
杜邦不粘锅致癌风波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美洲杯 视频点播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海岩新作:河流如血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