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感动中国-CCTV2004年度人物评选专题 > 正文

22岁大学毕业生徐本禹 从志愿支教到招商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09:49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22岁大学毕业生徐本禹从志愿支教到招商引资
  8月30日早上,徐本禹在开学第一天走访大水乡的贫困户,看望一位受资助得以上学的8岁小男孩。他的行动引起社会关注,使得当地有188位儿童受到资助。
22岁大学毕业生徐本禹从志愿支教到招商引资
8月30日是大石村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徐本禹来到学校与学生见面,他出任该学校名誉校长。
22岁大学毕业生徐本禹从志愿支教到招商引资
  8月30日是开学第一天,徐本禹敲打铁条,这是学校上课的“铃声”。

  核心提示

  22岁的大学毕业生徐本禹在贵州贫困山村支教,他的义举广受赞扬,并带动了众多志愿者。

  从免费乡村教师到成为“体制内”的志愿者,徐本禹获得了社会承认,给支教地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活力。

  一次与基层官员的谈话,改变了徐本禹长期以来的固有想法,他称自己的思想开始“升华”,认为志愿者除了单纯支教,更应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离开原支教地来到新的环境,徐本禹作出了选择。从现在来看,在支教上,徐本禹更多地成了一个符号,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为当地的招商引资,脱贫致富发挥作用。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8月30日,徐本禹站在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操场的旗杆下严肃地宣布。在他面前,近200名小学生静静地站立着。原本计划的升旗仪式,因为学校仅有的一面国旗破烂不堪而取消。

  从这一天起,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本禹正式到大石小学支教,并出任名誉校长,负责对外联络及捐赠物资的分发工作。

  在一年前的2003年7月15日,徐本禹只身来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做免费的乡村教师,随着媒体的报道,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一年后,已考上公费研究生的徐本禹保留两年学籍再次来到大方县支教,但时隔不久,他却做出了离开狗吊岩为民小学前往大石村小学的决定。

  徐本禹承认,狗吊岩为民小学现在仍然师资奇缺,他对孩子们的热爱丝毫未减。但他选择离开的原因,除了同样贫困的大石村需要老师外,更重要的,是大水乡领导的求贤若渴,这使他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己从单纯的支教行为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抱负。

  受社会恩泽而回报社会

  高高的个头,方脸庞,戴着近视眼镜的徐本禹来自山东聊城郑家镇前景屯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按徐本禹的自述,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

  “尽管家里穷,母亲还是经常拿出家里的东西帮助那些更贫困的家庭。”徐本禹说,“从小我就受母亲的影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1999年9月,徐本禹考入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专业。

  “我考上大学后不久,第一次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徐本禹说,那时刚刚军训完,天气已经比较冷了,但他只穿着一件薄薄的军训服。“我的同窗室友胡源的父母来看望儿子时,我正好在宿舍。阿姨看到我穿得少,就把胡源的两件衣服送给了我,并对我说:”天气冷了,别冻着。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和叔叔阿姨讲。‘我听了非常感动。“”就是这件事情改变了我一生的看法。“徐本禹说,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要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开学不久,徐本禹勤工俭学赚到了第一笔收入50元钱,除7元自用外,其余全部捐给了山东费县一个叫孙姗姗的贫困女童。

  徐本禹还因向绿色希望工程捐款而成为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节目的嘉宾。“节目录制完后,主持人送给我500元钱。回到学校,我把其中的200元钱捐给了班上一名家庭条件很差的同学,100元捐给了在聊城师范学院读书的同学,还有100元钱捐给了湖北沙市的孤儿许星星。”

  许星星曾获得过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的称号。徐本禹说,他一直没有间断过对许星星的资助。“来贵州之前,我因考研成绩优秀获得了6000元国家奖学金,我从这6000元中取出2400元留给了我们系党支部的老师,作为许星星两年的生活费,每月100元。”

  狗吊岩的新变化

  不能不说,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为民小学因为徐本禹的支教行为,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现今的为民小学是一座二层砖混结构的建筑。在2003年9月前,为民小学的校舍是半山腰的一个山洞,当地人称其为“岩洞小学”。

  徐本禹回忆说,他第一次知道“岩洞小学”还是在2001年12月,他在《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了一篇介绍“岩洞小学”的文章。“我被孩子们的精神感动了,心里总想着为他们做点事情。后来我就和同学们决定暑假时到”岩洞小学“帮帮孩子们。”

  2002年暑假,徐本禹和另外4位华中农大的同学一起来到“岩洞小学”。“没来过这里的人根本想像不到这里的条件有多差。山洞里黑漆漆的,光线很暗。孩子们都听不懂普通话。村民家里都很穷,孩子们每天都要背着背篓打猪草,上山、下山,非常辛苦。”在狗吊岩,徐本禹教的是5年级。

  他承诺要带这个年级的学生升入初中。2002年8月8日,徐本禹暂时离开了狗吊岩返回学校。“有一个孩子问我,‘大哥哥,你还要来吗?’我当时正在报考研究生,很难下决心。但看到孩子期盼的眼神,只能点点头。

  我向孩子们承诺,毕业后,我来这里支教两年。““孩子们对知识的期盼鼓舞了我。”徐本禹说,毕业时他已经考取了学校的公费研究生。“我支教的愿望非常强烈,最后学校同意给我保留两年的学籍,并给我很多支持和鼓励。”“这是华中农大建校以来首次破例。”徐本禹笑着说。

  8月28日,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表示,徐本禹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吴道江说,因为徐本禹,学校的学生增多了。在徐到来之前,学生大约是140人,他来后,学生的人数上升到250人左右。

  “最重要的变化是唤起了村民对知识的重视。”吴道江说。而为民小学的老师们也都认为徐本禹的到来为狗吊岩带来了新的观念。

  “没有电和信的日子,我是非常孤独的”

  狗吊岩距猫场镇18公里,两地之间有一条简易路相通。这条路崎岖不平,很少有车辆往来。记者进村时,租了一辆三轮车,走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司机说,如果下雨,这条路根本就无法通车,惟一的办法就是走路。志愿者邓长亮曾在雨后走过一次,他在日记中记载,走这段路花了将近4小时。

  “我每天都感觉到很孤独,从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的落差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语言上的障碍。”8月29日,徐本禹回忆那段支教生活时说,开始的一段时间他特别不适应,非常想念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华中农大做了一场报告。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来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学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的眼泪夺眶而出。

  徐本禹到贵州支教后,媒体曾对他的事迹做过一系列报道。徐本禹因此有了全国各地的支持者。去年下半年,他总共收到了一百多封信,每封信他都要回复。

  “我感觉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每5天收一次信。”他笑着说,“尽管有时候会落空,但我有期待,感觉会好一些。”“去年中秋节,我只剩下50元钱。我狠狠心到猫场镇买了5斤月饼,自己吃了3斤,其余的分给了学生。”徐本禹回忆说,但是此后他就经常为钱而困惑。后来,他给一家报社投稿,赚了120元稿费,日子才好过一点。但缺钱一直是困扰他的大事。

  狗吊岩直到今年3月份才通了电。

  “在没有电和信的日子里,我是非常孤独的,只能靠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我一遍一遍翻看以前的照片和信件,与照片上的家人、同学和朋友说几句话,只有这时我的心里才会舒坦些。”

  今年3月,徐本禹被列入“贵州省扶贫接力计划”,成为“体制内”的志愿者,每月可领取500元生活补助。2004年寒假期间,徐本禹回到武汉向社会募捐。

  “我总共募捐到了3000册图书,4集装箱衣服。”徐本禹说,募捐的事情对他触动很大:“整理募捐的东西是非常费劲的。我需要别人帮助我,但很难找到真正帮助我的人,我感觉孤独无助。后来我的想法就发生了转变,想通过做一些事情唤起全社会对西部地区贫困儿童的关注,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无助。”

  徐本禹说,他的孤独还来自当地政府的态度,“我在狗吊岩的时候,镇政府只派人象征性地看过一次。”徐本禹表示,当地政府并没有充分认识志愿者本身的价值,他对猫场镇政府的态度有些失望,离开狗吊岩的念头油然而生。

  “志愿者应成为桥梁,而不是单纯支教”

  实际上,最终促使徐本禹离开狗吊岩到大石村,是他和大水乡党委书记的一次谈话。徐本禹承认,这次谈话坚定了他利用自身价值为乡亲造福的决心。

  2004年2月29日,徐本禹从武汉回到贵阳。是日,大方县团委借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的车到贵阳接徐本禹。

  “在车上,我和徐本禹聊了很多,主要是希望徐本禹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华中农大的优势,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的基础教育问题。”8月29日,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告诉记者,他在和徐本禹谈话中,觉得徐的专业和所在学校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有招可施”。“我还告诉徐本禹,大水乡政府一定会大力支持和配合他的工作,一定积极为他的活动创造条件,希望他能到大水乡支教。”

  “支教只是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村孩子读不起书的原因就是经济不发展。”沈义勇说,“所以,我就请徐本禹到大水乡来,利用他自身的资源为大水乡的发展带来机遇。”

  当日晚,大方县县委组织部张部长与徐本禹也有一次谈话。“张部长也说,希望我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校资源,学有所用,发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改变大方县贫困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徐本禹说,寒假期间,他就产生了唤起全社会关注西部地区贫困儿童的想法,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途径。

  “与沈书记和张部长谈话后,我的想法就开始‘升华’了,从单纯的支教行为变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徐本禹说,在来狗吊岩之前,目标很单一,就是把孩子们教好,但现在他认为这样的想法有点狭隘,应该由点上升到面,上升到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上。“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在支教的同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和价值。大水乡大石小学的办学条件更差,学生更需要帮助,而且当地政府很重视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决定忍痛割爱,离开狗吊岩,到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去!”

  “我认为志愿者应该成为一种桥梁,而不是单纯支教。”徐本禹说,只有这样,意义才会更大一些。 2004年7月,徐本禹正式离开狗吊岩。 与狗吊岩相比,大石村同样贫穷。

  按照大石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成良的介绍,大石村是大水乡最偏僻落后的村庄,全村187户,783口人,人均年收入约200元,村里的机动车是外出打工者购买的两辆摩托车。

  王成良说,大石小学始建于1944年,没有在教育局备案,没有公办老师,现在所有的老师都是自愿的,老师们的月工资在110-150元之间。

  大石村小学的教室是一座两层木质结构的楼房。踩上去,感觉整个建筑都在摇摇晃晃。木质楼房的每层楼有三个房间,分别安置1-6年级6个班的学生。教室的墙壁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四处透风。

  “冬天孩子们勉强挨得过。”学校老师高松说,没有取暖设施,孩子们都是硬挺着,这让他心疼。

  “徐老师说要给大石村换一个新的面貌。”35岁的校长王成范谈起徐本禹时,脸上就挂满了笑容。

  王成范说,知道徐本禹要到大石的消息后,村里人就一直盼着徐老师的到来。

  8月27日,大石小学报名工作已经开展了几天。

  “村民们知道徐老师要来,都来给孩子报名了。很多辍学的孩子都回到了学校,这学期学生由128名增加到近200名。”校长王成范说,本来学校每学期收70元书杂费,但徐本禹说了,只收40元书费,杂费他去争取。

  8月30日,徐本禹告诉记者,大石村128名学生的杂费已经落实。不可避免的是,徐本禹的离开在狗吊岩掀起了轩然大波。

  狗吊岩为民小学的创办者吴道江就颇有微词:“徐本禹的离开不仅伤害了我的感情,而且还伤害了孩子们的感情。因为他承诺要在狗吊岩呆两年,要带一个年级的学生升入初中。”

  吴道江表示,徐本禹的离开对为民小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到为民小学支教,但他不想要“编制外”的志愿者。“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的短缺。

  为民小学有6个年级,只有4位老师,长期下去,不仅老师吃不消,学生们受到的影响也非常大。“吴道江尤其感到失落的是,很多志愿者和捐赠物资都是追随徐本禹的,徐本禹走到哪,志愿者和捐赠物资就走到哪。“为民小学能办一天算一天,即使倒闭,我也无可奈何。”

  徐本禹的学生对老师的突然离去也感到不可理解。14岁的杨光军说,徐老师走之前,班上的人都不知道。“他走之后,我们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还能回来教我们,还能给我们寄来书费,徐老师曾答应给我们的。”

  徐本禹的“品牌效应”

  看得出,能把徐本禹“挖”到大水乡支教,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非常满意。

  沈义勇说,他看重的是徐本禹的品牌效应。为此他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借用网络和媒体。

  6月26日至7月3日间,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到贵州看望徐本禹,并拍了一组徐支教工作的照片,发在天涯社区网站,很快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借此机会,沈义勇在天涯社区公布了徐本禹和他自己的电话号码。

  “我很多时间都在回复短信。”徐本禹的手指一直停留在手机键盘上,不停的收发着短信,“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和我联系,表示要用各种方式支持贫困儿童上学。”沈义勇也认为宣传达到了效果。

  “帖子在天涯的点击率非常高,现在超过了100万次,并引起了国外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沈义勇说,现在已有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通过网络了解到徐本禹的支教事迹,并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美籍华人陈旭昭女士还在美国进行募捐,为大石小学的学生资助2000美元。

  “我就是要借助徐本禹的‘品牌效应’,吸引外界资源走进大水乡”。沈义勇说,徐本禹的资源优势应该得到充分发挥,不能浪费。

  54岁的王昌茹就一直在关注徐本禹的事迹,7月初她从武汉赶到了大方县,“我是冲着徐本禹来的,徐本禹走到哪,我就跟到哪。”王昌茹说,她决定与徐本禹一起支教。

  目前,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广播学院、贵州大学等高校的志愿者先后赶到大水乡,与徐本禹一起进行支教和社会调查。

  据大水乡政府统计,截至8月29日,共有36名志愿者在大水乡支教或考察。受捐赠的小学生达188人,捐助资金13760元。最让沈义勇感到自豪的是大石村小学的修建工作马上就要开始。

  “华中农大捐赠了8万元,省教育厅拨款20万元,毕节地区教育局5万元,大方县教育局3万元,总计36万元。”他高兴地说:“志愿者的行动得到了贵州省省委书记的重视。”沈义勇和徐本禹的下一步棋就是要整合外界资源,帮助大水乡脱贫致富。“目前我们和华中农大已经达成协议,他们要在大水投资项目。”沈义勇说。

  本报记者 郭建光 贵州大方报道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倪华初

  相关专题:感动中国-CCTV2004年度人物评选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