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没有欲望的都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11:17 外滩画报 | |||||||||
当无处不在的罚款如影相随时,这种内在的自我强迫和强迫他人就慢慢导致了新加坡的整体氛围的不宽容和斤斤计较 :人文氛围和政治空气莫不如此。 朱崇科/发自新加坡 说新加坡是个风景秀丽、绿草如茵的花园城市国家,其令人惊讶的干净似乎因为见惯
新加坡的干净不仅举世闻名,似乎也已经内化到岛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爱护和自豪于新加坡的底线。往往爱好旅 游的新加坡人不管到什么国家,这一条心理优势足以让他们弥补他国深厚文化所带来的震撼和自惭。即使他们到了蓬勃发展、 日新月异的中国大都市(比如上海),他们还是会在震惊之余坚持自己的优越感,至少新加坡的空气和治安干净得近乎无懈可 击。 干净的成本 作为一个外来人,我自从抵达软硬件服务号称世界第一的樟宜机场以后,就始终在关注和思考着新加坡的特色或曰优 势。我在其中享受着她赏心悦目的干净的同时,也力图找寻一些为我们所忽略的答案。 当然,我们可能知道的是,新加坡的城市管理、绿化、废物处理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它在此方面早已是一个技术输 出国。新加坡干净的表现自然从各个角落里都可以感觉得到,有一次清晨步行到大学的路途上突然狂风暴雨大作,日日夜夜经 过的干净幽雅的虎豹别墅停车场突然因此花容失色、丑陋不堪。我不禁质疑,号称美丽的你也难以抵挡自然的肆虐吧?然而, 晚上回来时,月光下她的姿态却更加典雅迷人——除了往昔的干净,还多了月色的陪衬。 一一描述新加坡的干净似乎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稍微细心的你会经常看到,剪草、处理垃圾、整理花卉和打扫 洗手间的人往往不是同一批人,他们并不一身兼多职。一般而言,剪草的多为年轻印度人,而打理花卉的往往是老年人。 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下和人类密切相关的洗手间。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洗手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 地区或国家环境卫生的水准。常常听到从中国旅游回来的新加坡人抱怨中国许多旅游区的厕所非常不堪。或许有些国人心中可 能不爽,但我们不妨先看看新加坡的洗手间的干净程度和秘诀。 闻香与重复 10多年前中学校长给我们作报告时,曾经慨叹日本的厕所都散发着香味,其舒适程度甚至好过了他的办公室。似乎 在中国,“闻香识女人”的妙语就不得不改成“循臭找厕所”。新加坡的洗手间同样也散发着香味:原本通风良好的空间(厕 所可能是新加坡少见的没有空调的场所)内,风扇勤快地工作着,按固定时间(比如15-20分钟)喷洒的香水也随着徐徐 凉风四散开来。不管你什么时候步入厕所,不间断的芬芳和光洁的环境总是让人如释重负。 在新加坡,厕所往往同时还是整理仪容的场地:头发是否一丝不乱?领带是否服帖?在洗手间,你会经常碰到不同年 龄的人自自然然从裤袋或者书包内摸出一把小梳子仔细伺候原本已经油光可鉴、精神抖擞的头发。我也不能忘记有一次国内声 望甚高的一位学者在国际会议上众目睽睽之下打领带的潇洒和旁若无人——他可能把会场当作一个硕大、舒适的洗手间了。当 然,洗手间可能也是可以培养博士的好地方。如今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王赓武教授还有一件轶事:记得当年王教授做 港大校长时,他的一个弟子回忆说,他的论文题目和进展有时候是在厕所里讨论完成的,因为在其他场合根本就很难抓住日理 万机的王教授。 当然不必说免费的厕纸免除了不少不必要的尴尬,洗手液、风干机(或者面巾纸)随时待命,或许待命的还有那些清 洁工人。收入只有700新币(约合人民币3300元)的老年工友在表面上往往是谨小慎微的,但熟了以后也不乏一些对辛 苦劳作的怨言,“你想想能不干净吗?很早就起床打扫地板,厕所每天清洗四次(大概是早上9点、11点,下午1点、6点 ),还要至少用洗厕精冲洗一次。从早到晚忙忙碌碌不得休息,唉!”的确,他们的疲惫换来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厕所恒常的 光鲜。当然,厕所的墙壁也发挥着说教作用——宣传画随时提醒着什么是合适、优雅的举措,比如男厕所里令人忍俊不禁的“ 对准”(Aimwell)张贴(似乎男人总是瞄不准的,从小到大淅淅沥沥)。 罚出来的干净? 有时候,很多戏谑的句子却往往昭示着某种深刻的哲理。比如“SingaporeisaFINEcountry ”就显示着类似的机巧——双刃剑:美好国家却也是罚款的国家。 单纯认为新加坡的干净是由罚款所创造的,显然是对新加坡殖民地社会某些流传的优良习俗和某些新加坡自觉爱国心 的蔑视,但是,很大程度上,我们却不得不说,罚款改变了新加坡的城市面貌,让她变得更加整洁有序。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恶习在中国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现象,新加坡早期华人社会同样难以免俗——似乎在世界 各地的唐人街往往在无形中论证这一点——从新加坡的牛车水今天的遗迹中隐约可以看出当年的繁华与可能的脏乱。新加坡的 罚款制度对于祛除和压制某些劣根性有着相当傲人的功效。因为干净的保持除了清洁工在自己所属的范围内进行地毯式的维护 以外,关键还需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尽量少地制造垃圾来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可持续性推进。 新加坡的罚款制度之所以卓有成效,在我看来,它有两大特点:1、力度大。处罚的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令人咋舌。 更加令人害怕的是,你能够想象得到的不法行径和漏洞,它早已对症下药想到了处罚对策,让你每走一步,战战兢兢、如履薄 冰。2、严密性高。新加坡的罚款制度往往会标明罚款××元或在劳改法令下接受处罚或两者兼施。这几个“或”字可相当恐 怖,因为它牢牢地掌握了处罚权。如果你有权而没钱,我可以罚到你破产;如果你有钱而飞扬跋扈,我可以让你坐监牢;如果 你两者都具备,我就两者兼施,让你输到五体投地。 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情景:当你随手一扔的时候,你可能要好好掂量一下,因为这可能会花去你1/5-1/4左右 的月薪;如果你违反规定吃东西或技痒难耐想抽烟的话,你可能面临被罚掉半个月薪水的危险,这还是在你认错态度比较好的 情况下。当然,在早期,电视台还会专门去抓“垃圾虫”,让你以负面形象留给全国的观众瞻仰,也会让你的臭名在报纸上昭 著。这样的待遇可能不亚于“文革”的阴阳头吧。 这样严厉的罚款制度渐渐就深入了民心,很多时候,我们会苦口婆心地讲,罚款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是,一 些人渐渐地养成了好习惯,另一些人也只是让罚款成为了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条件反射:他在新加坡不敢乱丢 垃圾,到了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新山他就可以入乡随俗——照扔不误。但不管怎样,在新加坡,习惯也罢、无奈又担心的条件 反射也罢,这种处罚却很好地维持了干净的效果。 水至清则无鱼 新加坡新科总理李显龙日前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讲话中许多议题都耐人寻味,其中有两点因和本文关系密切特别值得 反思。首先,在政治上,尽管强权和保守的特色依旧,但有关演讲的条例却有了初步的放宽;其次,生育问题被当作国计民生 的压轴话题进行讨论。 罚款,更进一步说是处罚,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步内化到民众的思维观念中,为此相关的思维模式也渐渐形成。 好比那个著名的让猴子不吃香蕉的实验,每一个新来的猴子在去抓头上的香蕉时,往往会被劈头盖脸浇一头水。如是者三,猴 子明白香蕉是不能吃的,否则水的惩罚如期而至。甚至当新来的猴子再去触摸挂着的那串香蕉时,其他猴子会善意或者习惯地 群起而攻之。 比较可悲的是,那些被体制扭曲的灵魂,可能往往忘记了初始的疼痛而去强迫那些后来人。当无处不在的罚款如影相 随时,这种内在的自我强迫和强迫他人就慢慢导致了新加坡的整体氛围的不宽容和斤斤计较:人文氛围和政治空气莫不如此。 比如对对与错的二元对立思维的过分强调和简化处理、政府的威权地位、狭隘单一的岛国心态等等。 沉重的肉身 然而处罚绝不仅仅是罚款,新加坡至今还保留着比较野蛮(至少是相当恐怖)的鞭刑。不仅鞭鞭见血,一两个月不便 行动,而且鞭入腠理,留下终生耻辱的印记。说得更加明白一点,身体,其实因为处罚和保护而变得如此沉重。 在我看来,新加坡的低结婚率/出生率和处罚之间存在着某种吊诡的张力。一方面,政府为此忧心忡忡、千方百计力 图解决问题。或许比较搞笑的是,政府的很多机构颇具喜剧性的操作——充当红娘撮合男女。为此,除了绞尽脑汁制造机会让 单身男女见面外,甚至有时还推出了类似催情香水等的浪漫套餐约会等加以推波助澜。 但另一面,在我看来,鞭刑的利剑高悬却让很多男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可能变得不举。或许是早期女性较少的缘故,在 新加坡法律中对女性的维护也就不遗余力。比如,如果你一个男人在公共汽车上不幸因触摸女性身体而被控性骚扰的话,一旦 罪名成立(有人做目击证人),你就可以体验让你终生难以忘怀的鞭刑处罚。 前些时日,一印裔新闻男主播和一女性友人泡吧,第二天她发现躺在他床上的自己内裤剥落后愤而告他性骚扰。但男 人为此辩护说是他们两情相悦、情不自禁的结果,也有目击者证明他们在喝酒后在酒吧内的确有非常亲密的举动。但法院最后 仍然判性骚扰成立,为此尽管他向总统求情但仍被判坐牢半年、鞭6下。原本如此美好的事情因为反咬一口就会变得“身败名 裂”。为此,在热带国家的新加坡,尽管年轻女性们穿得很清凉(露脐装、低腰热裤等),但一些男性们的蠢蠢欲动总是会因 为顾忌太多而可能垂头丧气。当然,除此以外,对新的生活方式的主动/被动选择才是内因。 处罚也可能内化为保守的盾牌。表面上看,新加坡作为闻名遐迩的国际化大都市理应活泼开放,实际上,新加坡却在 最全球化的另一面凸现的却是其保守。曾经有读者写信给报纸呼吁政府立法:严禁恋人们在地铁等公共场所接吻或亲热,违者 重罚。庆幸的是,政府并没有采纳。处罚所导致的僵化思维和保守心态令人担忧,因为政府没有说允许做的事情就不能做。有 句比较好玩的调侃总结道,“美国人认为政府没说不就能做,新加坡人只有政府说了才能做,中国人不管说没说都去做”。 在干净不干净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难以区分的张力,你或许很难想象,在如此干净的新加坡,官方的红灯区(主要在 芽笼Geylang双数巷一带,部分在唐人街)也成为一道别具讽刺意味的风景。当然,有些持社交准证的“流莺”因为可 能不净而成为不断打击(扫黄打非?)的对象。不过,如果理解了新加坡思维的人就会明白,种种做法反倒是干净的另外一种 体现——官妓虽然死板、动作僵化又缺乏情调,但每月的例行检查却让有此欲望而很难在本土女人身上得到满足的男人们放心 ,因为她们是干净的。 多元的干净/单调 有学者曾经很严肃地指出,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单一国家。在政治文化上,似乎这句话更加合适。在新加坡,政 治的剧烈争论往往是少见的,强大、英明的政府和领袖威权让人在享受着保姆式的关怀的同时,却也不敢不接受这份恩宠。 在李显龙演讲后说要开放内部演讲条例后的几天,我坐车经过了号称新加坡的海德堡公园的演讲角(speaker 'scorner),其干净和冷清令我颇有感慨,这才是新加坡特色的干净的政治文化。可能少为人知的是,新 加坡的反对党领袖在近40年来往往下场凄凉:或破产,或被流放关押,或被取消公民权驱逐出境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很多人 都知道,新加坡的政治文化的确是非常干净(单调)的,今天新加坡仍然延续着“沉默的知识分子传统”。 敢出头的反对党往往被逐步消灭掉或者难以立足,聪明又有才的年轻人往往被吸纳到人民行动党内部,而广大国民在 政府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中大多变得缺乏想象力和思考、批判能力,干净就成了没有异见。加之政府常常将经济问题高悬与政 治捆绑处理,许多年轻人为此干脆追随物质的潮流而对政治冷感。新加坡可能仍然会干净下去,而且清澈见底。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