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 “混”在美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4:28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 许青红 好不容易在北京后海一个僻静胡同的四合院里见到了胡安,她说话语速很快,思维敏捷,但声音很细,娓娓道来,没有说教味,只有在谈到开心处,才会哈哈大笑几声。在她身上,找不到许鞍华的粗,找不到彭小莲的躁,找不到李少红的冷,有的是一种小女人的安静。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望着窗外的一对石头麒麟。
拍《西洋镜》我赌上了身家性命 提起胡安,很多人都记得她拍的电影《西洋镜》。《西洋镜》曾是2000年贺岁片的票房冠军,获得过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2000年金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观众奖”与“最佳改编剧本奖”。但胡安并不引以为荣,因为在她看来,国内不到800万的票房,离她预期的8000万差了不止一个能量级。是什么让这部片子叫好不叫座? “一是因为当时国内很少有观众知道我;二是当时处于电影的低谷时期,市场不像今天这么成熟。当时一部影片也就能发到几百万到一千多万,现在大概是一千万到几千万,甚至更多。” 《西洋镜》从开拍到出炉用了整整五年的时候,中途由于资金问题曾停工两年。“这两年我一直在筹资,有时候觉得确实不可能拍下去了,怎么办?那就孤注一掷吧!竭尽所能,把我家里的、朋友的、父母亲的,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拍这个片子,真是逼急了。因为不拍就活不下去了,就跟开店做生意一样,宝都押在这上面了。这部戏投资花了500多万美元,幸亏国际版卖了大价钱,回收投资之后还有赢利!” 2004年的电影市场,因为有《十面埋伏》、《天下无贼》等国产大片而显得十分繁荣,胡安却认为,“就现在而言,我们离电影产业化还相差很远,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产业化就是职业化,国外把大的主流电影分成很多类型,有科技型、科幻型、惊悚型;有儿童型、老年型;还有暑期档、圣诞档等很多档期。国内除了贺岁档、情人档之外,几乎就没有了,连五一、十一都不形成档期。营造各种档期,观众分类就会很明确,让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人就盯着这个类型看,这样好片子越来越多,观众越分越细,市场也越来越大。而国内的电影市场就像一个食品摊,什么都有,大家都混着吃,国外更着重于专,分得细才能做得精。” “强”不等于要卖身 1979年,初到旧金山的胡安在社区大学就读,跟其他留学生一样,得四处打工以赚取学费及生活费。这期间她结了婚,先生经营房地产,他们买公寓出租,以租金抵每月贷款,希望等房子增值后卖掉。80年代初加州的房地产业开始走下坡路,胡安所有的投资血本无归。成功第一次降临到胡安头上是1986年,在纽约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跨国金属矿业公司工作,两年后,她从一般的业务员,晋升为该公司的亚太部执行副总裁。这段经历,胡安讲起来很轻松。 “商业上,我觉得跟任何行当一样,首先是要勤快,不要怕吃苦;第二是需要冒险;第三是需要去做;第四要有准备,准备好了再去做。我能到那个位置,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坚持,近乎于固执的坚持,还有就是胆大。” 后来转型当了导演,方知什么叫难。“我学了几个月的导演课程后,就开始拍电影了,还给自己定了个计划,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那时候雄心勃勃,从中国杀到美国,一路上好像战无不胜,现在发现过于轻敌,一晃就12年过去了,我觉得要想崭露头角,是需要积累的。比如说拿着一个剧本找投资,在美国得到人家认可很不容易,要几次三番的去说,时间浪费了,结果有可能还是不认可。所以我很珍惜每一个机会,因为那可能是我惟一的机会。” “女人做导演我觉得强是必须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太多,并不要因此而卖身!强不需要喧嚣,它可以用极为女性化的方式来表现,在于坚持自我。” 很多人看胡安是幸运的,她不以为然。“别人看到的是我吃了三碗饭,饱了,却不知我为了挣一碗饭,就费了三年的时候来整地、播种、收割……” 激情戏体现导演功底 胡安的新作《美人依旧》吸引了王志文、周迅、邬君梅等演员加盟,对这部将于明年情人节上映的女性题材电影,胡安认为“男人看热闹,女人看门道。在人生状态中,大家喜欢完美的爱情,而在作品中,爱情只有残缺才能感人、才会有意思,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我不去做什么评判,只是展示一些主要的现象,把主要现象和其他一些现象归纳在一起,达到一个蒙太奇效果。” 拍摄的过程中困难不少。“这个题材跟我原来想的有很大出入,在没有接触之前我觉得应该很得心应手,但是开拍后才发现,里面的水很深。深在哪儿?就在于一处理情感问题,就很难逻辑化,但这么大一个作品,绝对需要框架化、逻辑化,怎么用打好的框框去套水、去套云,这是最困难的。我得不断地调整格子,这个过程真像踩在流沙上的感觉,每一步脚下都是动的,总觉得下一步就要抓到了,到了那儿又变了。” 对片子的特点,胡安说:“它即是中国的,又不是中国的,如果说《花样年华》是香港中式,我的这个是纽约中式,一是它的风格上更欧美化,另外从方法论上来讲更女性。制作班底非常理性地分析每一句台词,希望能感动人,要让看热闹的人也能看下去才行。” 胡安的片子一般要经过一年的后期制作。“不管剧本如何严谨,如何合理,但是变成胶片之后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有时候在剧本里可能表达得非常清楚,变成镜头后就不清楚了。有的东西可能在剧本非常不清楚,但到了镜头里,发现两人一对眼神,其他的心理戏其实都没有必要,完全可以拿掉。” 传闻周迅和王志文在片中有不少情色镜头,胡安显然不赞同。“其实并不是情色,而是激情戏。美国大片中很多色情的东西都是套上去的,跟剧情本身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就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激情戏则可以营造很强的氛围,但不一定要赤裸裸,在这个做法上能看出一个导演的功底。拍这种戏其实挺考验人的,大家都做,看你怎么出奇,好导演是不会过这条线的,任何时候都不会。” 成不了正餐是心态问题 屈指算来,华人导演和演员打入好莱坞,并获得一定影响力的不多。在美国打拼多年的胡安有自己的看法。 时代人物周报:华人导演要在美国生存下来,您觉得难在哪里? 胡安:这件事情的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是血腥的争斗,最大的难处在于电影这个行业竞争太大,即便是美国本土的导演也很难拿到剧本,作为一个外籍导演,拍一个外国的题材更是难上加难。 时代人物周报:您怎么看华语电影在美国社会的影响? 胡安:华语电影在美国社会是非主流影片,地位和影响暂时还谈不上。作为华人导演,像李安、吴宇森实际上已经进入了美国主流电影市场,他们把自己当美国导演在拍,而不是把自己的东方意识和东方文化作为主流状态推出,当然《卧虎藏龙》是个特例。《卧虎藏龙》其实打了一个偏招,迎合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比较成型的状态。可能外国人对中国的东西最认可的是两个,一是吃,一是功夫,《卧虎藏龙》中两个都有,所以它很巧妙地结合了商业性和艺术性,成功是必然的。 时代人物周报:李连杰、周润发、成龙在好莱坞有一定影响,他们的成功说明什么? 胡安:能到好莱坞拍戏的华人演员很少,能够走到他们这个位置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不代表主流现象,他们能进去非常不容易,而且跟我讲的两个文化现象有关系,都是靠功夫。他们在拍戏过程中掌握美国人的文化习惯,用人家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来讲故事,正因为他们拍了一些美国主流意识的电影,才在那个主流文化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时代人物周报:李连杰说,即使走到他那一步,也只是美国人心中的快餐,成不了正餐,您怎么看? 胡安:我觉得要调整自己的心理位置,比如说你到别人家里去了,别人是那样一个家庭,彼此都是血亲,你不能去了以后,想把所有的人都比下去,让所有的人都围着你转,这种心态是不对的。 时代人物周报: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演员把打入好莱坞作为目标和荣耀,您怎么看? 胡安:首先要问是不是一定要出去,如果要出去的话,有两种选择,一是屈从,就是服务于对方,这就需要你有可以为人所用的素质和心态;第二种则是希望拥有自我,这是一种拿来主义,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但这需要演员自身有潜力和实力才行,而潜力和实力都是积累来的。 涉足好莱坞的主要华人导演和演员(资料) 王颖 属于早期在好莱坞发展的华人导演,一直在个人另类电影和商业电影之间游走,代表作有《喜福会》、《中国盒子》、《烟》、《女佣变凤凰》等,《女佣变凤凰》曾荣登北美票房冠军。 李安 1954年生于中国台北,21岁时赴美进修。1985年,李安跟随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成功打入美国电影界。在做了六年编剧后,他以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及家庭观念的影片《推手》而广受好评。从1995年开始,李安进入好莱坞,开始拍摄英语片,他执导的《理智与情感》曾获得奥斯卡7项提名及“最佳剧本改编奖”。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及其后的《绿巨人》又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 吴宇森 1946年生于广州,随着《英雄本色》、《纵横四海》以及后来一系列相同题材影片的走红,吴宇森迅速在香港站稳脚跟,创立了自己的“吴氏暴力美学”。90年代初,吴宇森走进好莱坞,拍摄了《夺面双雄》、《风语者》、《碟中谍2》等一系列英语片,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唐季礼 生于香港,中学阶段赴加拿大接受教育,早期电影《警察故事3》、《醉拳2》、《红番区》、《简单任务》都获得了成功。1996年,唐季礼到好莱坞发展,执导第一部西片《符碌先生》。1998年及1999年监制CBS的电视剧《过江龙》,获得多个奖项。 黄毅瑜 黄毅瑜4岁随父母从香港移民,跟吴宇森一样,他选择用中国武术征服老美,曾担任《X档案》第一集到第四集的导演。 严浩 严浩擅长于文艺片,《滚滚红尘》、《似水流年》、《太阳有耳》、《天国逆子》都体现出唯美的风格。2001年,他导演了第一部由中国人担任独立制片人的好莱坞主流电影《庭院里的女人》。 李连杰 1963年生于北京,17岁被电影《少林寺》导演张鑫炎相中,一炮而红。1997年后,李连杰将事业重心移往好莱坞,拍摄了多部卖座影片,包括《致命武器4》、《致命罗密欧》、《龙之吻》等。 周润发 1955年生于香港,其作品众多,《英雄本色》系列、《纵横四海》、《喋血双雄》、《赌神》等片均被誉为经典。2000年因《卧虎藏龙》而成功打入好莱坞,而后出演《安娜与国王》,以其独特的微笑,征服了异国观众。 成龙 1954年生于香港,出道后敢打敢拼,作品超过百部。1998年成龙与黑人笑星克里斯·塔克合演《尖峰时刻》,2000年与欧文·威尔逊合作《赎金之王》也获得不错的票房。成龙的好莱坞作品,均以“中西合璧”为特点,其招牌式的武功、幽默,既适合西方人的欣赏口味,又能让东方人接受。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